首页 > > 时事评论

鄭亞鴻 :我的《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情結

2022年05月22日 22:34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5月22日 22:34

  5月9日是俄羅斯勝利節,是前蘇聯為紀念戰勝德國法西斯而設立的紀念性節日,俄羅斯獨立後保留了這個節日。這天,我想起一件往事。

  “這裡的黎明真是靜悄悄,靜悄悄的……”

  40多年前,記得是“文革”結束後的1977年底,有一天深夜,在我工作的水電站宿舍裡,我還在看著一本書。應該說不是一本書,而是一本雜誌,叫《世界文學》。剛復刊的這本雜誌分兩期刊登蘇聯作家瓦西裡耶夫的一篇中篇小說《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編者特地為這篇小說加了編者按,在肯定其文學價值的同時,指出這篇小說宣揚了戰爭的殘酷,讀者要加以批判地閱讀等等。可見,當時文藝的春天還未到來。

  這本雜誌是我剛從單位的圖書室借的,晚上翻到這篇小說時,看了開頭,便被深深吸引,欲罷不能。用高爾基所說的就像飢餓的人撲到麵包上形容當時的心情,並不過份。

  小說描寫的是蘇聯衛國戰爭中,一位紅軍准尉帶領5位女戰士追擊、殲滅潛入蘇聯後方的16名德寇,最後消滅了敵人,5位女戰士也全部犧牲的故事。作者善於塑造真實而生動的人物形象:樸實無華又富有戰鬥經驗的准尉華斯珂夫,嚴肅堅毅的麗達,沉默而多情的李莎,詩意純真的索妮亞,富於幻想卻怯懦的嘉麗婭,以及美麗活潑、勇敢機智的冉卡。他們以不同的生活經歷、性格素養組成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群體。當看到准尉為了避免男女之間的尷尬無論走到哪個角落都得不停地咳嗽,以及他同女戰士之間那些風趣的對話時,我往往忍俊不禁;當看到1男5女6位紅軍戰士面對16個訓練有素的凶殘的德寇時,我不禁為他們的命運擔心……

  黎明時分,我終於看完了這篇小說。我被小說所描寫的故事情節所震撼,更被小說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所感動,心情久久難以平靜。這才是真正能打動人的作品!說什麼要批判地閱讀,說什麼宣揚戰爭的殘酷,這想必是編者不得不說的違心話吧。

  黎明,靜悄悄,靜悄悄。太陽將很快升起,新的一天即將開始……就這樣,靜悄悄的黎明發生的故事在這個靜悄悄的黎明深深地烙進我的在記憶中。

  過了幾年,1984年初,有一天,我偶然從電視中看到原蘇聯拍攝的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小說中的人物在屏幕上活了起來。我全神貫注地看完了這部電影,再次深受感動。我把電影同原著作了比較,發現影片採取倒敘回憶的手法,在改編上獨具匠心。有感而發,我便寫了一篇影評《成功的改編──談蘇聯影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寄到《電影評介》雜誌,不久,刊登在該刊1984年第3期上。如果沒有看過原著,我就寫不出這一篇影評。

  又過了20餘年,2005年,為紀念反法西斯勝利60週年,中央電視台播放了由中國影視工作者改編、拍攝,由俄羅斯演員出演的19集電視連續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看到預告,我一反平時很少觀看電視連續劇的常態,幾乎一集不落地觀看了這部電視連續劇。是的,好的作品永遠不會過時,拍成電視連續劇仍然是那樣扣人心弦。此時,我最大的感慨是《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在我國的遭遇,從對原著帶著批判的介紹,到允許蘇聯拍攝的電影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再到由我國改編、拍攝成電視連續劇,這難道不正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改革開放的變遷嗎?當然,我還感慨,雖然蘇聯紅軍女戰士們的血並沒有白流,但她們保衛的那個蘇維埃祖國卻巳解體了。

  如今,在我書房的書架上,就放著一本《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我不時會取出來翻一翻。看到這本書,我總會想起那個靜悄悄的黎明……

  (2022年5月10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