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施文志: 五十年代的王彬街(三)

2022年06月15日 22:23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6月15日 22:23

  幾十年過去了誰也沒想到王彬這條唐人街再度繁榮起來,只是嚮不起達達的馬蹄聲,三輪車代替了停泊在街道周圍的馬車。還是聽到更多的閩南話語,還可以聽到中國各省的方言和國語,大排檔還是存在,傳統的中藥店不但還剩下幾間,還有更多新的中藥店在賣中國成藥。從岷倫洛教堂走進王彬街到仙沓戈律士教堂,繁榮回歸王彬街,然而華僑的精神與文化是不是還可以再找到真正的存在。菲華著名作家林泥水也寫了為《王彬十唱》:一:臥龍,二:併發症,三:馬車,四:賭窟與賭徒,五:岷倫洛教堂,六:天堂與地獄,七:書攤,八:落寞,九:青龍偃月刀,十:大排檔風味。林泥水的詩篇把王彬街百年不變的滄桑寫活了。王彬街也是菲華文藝復興年代詩人作家的鄉愁平台,很多小說、散文、詩歌都有涉及王彬街的題材。然而二十一世紀的王彬街,已經被外來者顛覆了,唯一的就是王彬街不再是鄉愁的“中心”。

  一九五一年十月七日華僑週刊第三卷,菲律濱華僑商報著名記者韋華的《王彬街——岷尼拉市的唐人街》。

  【夭折了的節約】:對於婚喪喜慶等事,華僑是傳襲地最鋪張,動輒數千元的花費。不但傷財,且引起外人的眼紅。於是便有節約運動的產生,冀求保全華僑精華,改良華僑陋習,一切大喜喪事的鋪張,都定有條規。但節約的口號喊到現在,除了小部份之外,大部份仍然大事鋪張,節約運動是曇花一現地夭折了。它的失敗歸根於沒有堅定的督促和敢於嚴格懲誡的主持機構。另一個失敗的原因,或是華僑社會本身已病入膏肓,似難有救藥。華僑們都抱著:“我自願用錢,你干我何事”的心理,藐視節約運動,受虛榮心的驅使,無度揮霍。現在,你可以看見王彬街角四大酒家一帶,遇到婚慶喜事的時候,樓上貴賓高朋團聚歡飲,樓下針仙叫化齊集歌頌,街道上車馬擁塞,鬧得王彬街——這條聞名中菲的唐人街,王彬繽紛,盛況蓋世。這個美麗繁華的時候,對於節約運動,是一個刺入骨髓的諷刺,是一矢悲慘凶毒的冷箭。是華僑社會日趨麻痺不仁的一個症癥。

  【傳播文化的書坊】:岷尼拉幾間比較著名和規模較大的書坊,多半會集在王彬街,他們陳列著中外古今的文庫,叢書,科學,文藝,小說,雜誌,圖書,文具,以至黃色小報,荒謬小說,春宮野史,麻雀牌九。有的在傳佈知識,有的也許不是。他們的店面排佈新穎入時,有的在門口放著播音器,在營業的十餘小時中,連續免費播送中外電影時代唱片。這一帶音波時而配合著琵琶二胡橫笛之類的南腔北調,在王彬街的空間匯成一曲“中外古今大會奏的交嚮樂”。嚮得龍飛鳳舞,叫一般頭腦比較簡單的馬車夫,以為“引叔”又在大舉慶祝些什麼,於是急忙拍馬前來兜生意,但這裡所不可忽略的,這些書店是一般青年學生和好學者的精神糧食供應所。華僑下一代子弟的頭腦,多半需要他們協同灌溉。同時它又給予店員一個很好的自修機會,店員空閒的時候,還可以閱讀以充實自己。可惜的是,目下新書少得很,書店多為黃色書刊所充斥,要找一本好書看,真是比什麼都難。有些半書坊型的商店,兼辦喜壽綢軸和喪事輓聯。真是先天下之憂樂,預備得樣樣皆全,莫怪人家要買東西的,走先往王彬街一溜,從這裡什麼都可以買到。

  【煙報販童】:在這條大街上,還點縔著幾個沒人注意的小人物。他們都是一般學齡兒童而衣裳襤褸,蓬頭赤足,叫賣街頭的十三四歲華僑子弟,其中福建廣東同僑都有。有男有女,有的販賣香煙,有的叫賣報紙和蜜果。“鄉親呀!賣香煙喲!”這句簡單話,相信是常在王彬街走動的人所熟聽到。有人說這裡的廣東同僑,富有極富,窮的很窮,階級極懸殊,福建人豈也不然,我們總認為學齡兒童不在學校裡而在路角,至少不是一個簡單的家境問題而已,而是華僑社會的一個問題。岷市自解放至今六年,華僑學校相繼樹立,正如俗語所謂雨後春筍,東一所,西一座,鬧市僻巷也有一所,商店樓下和住眷隔墻也有一所。有了這麼多的學校,菲律濱的華僑可以很驕傲地翹起嘴巴說:“菲律濱華僑學校最多,華僑教育最普遍。我們有貧寒學生補助金,幫助貧寒子弟唸書,我們的教職員子弟和華僑烈士家屬,讀免費上課……”然而事實往往會走了樣,我們姑且接下貧寒補助金補助了些什麼子弟不說。只街頭巷尾流浪著許多學齡兒童,聲聲吟著:“……香煙……報紙喲……“碗糕”喲……”的音調,便叫我們望著校舍興嘆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