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鄭亞鴻: 走近「三八線」

2022年08月31日 17:24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8月31日 17:24

  今年8月24日是中韓建交30週年紀念日,而10月25日,則是抗美援朝戰爭72週年紀念日。說起中韓關係,說起抗美援朝戰爭,就不能不說到“三八線”。

  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我和老伴到韓國旅遊。在韓國,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三八線”。朝鮮戰爭爆發時,我們這代人還小,但以後對這場戰爭有了較全面的瞭解,知道這場戰爭的起止都在“三八線”。

  “三八線”顧名思義就是北緯38度線,當年北緯38度線曾多次作為朝鮮半島分裂的標誌。板門店談判時確定了北緯38度線為兩塊國土的分界線,但在後來的談判中又進行了適當的調整,韓國將原本屬於自己的開城讓給了朝鮮,而朝鮮則將位於38度線以北的雪岳山讓給了韓國。於是,如今的“三八線”只是一個代名詞了,而真正的分界線變成了橫跨朝鮮半島的、江水滔滔的臨津江,中間間隔著一塊寬約4公里的“非軍事區”。

  抵達韓國的第2天,我們從首爾乘車前往“三八線”。首爾距離“三八線”僅40公里左右,一個小時就到了“三八線”的一個景點——臨津閣瞭望台。臨津閣,距“三八線”兩公里,是從韓國來的遊人能到達最靠北的地方。臨津閣雕樑畫棟、飛簷翹角,建築風格完全是中國古典式的。閣內懸有一鐘,名為“和平之鍾”,是由戰場上收集的金屬冶煉而成。臨津閣下方,貼滿韓國人的尋親啟事,說明還有很多人至今骨肉分離。與臨津閣相對,建有望拜壇,“望拜壇”3字是用中文寫的,這是那些骨肉分離的人們每逢佳節思親與遙拜的地方。

  登上臨津閣瞭望台,可見前方有一條蜿蜒前伸的鐵軌,沿著一座大橋跨過臨津江通向對岸,這就是朝鮮半島南北方的交通樞紐。這條鐵路是在冷戰結束後新建的,而過去的那座鐵路橋,如今已成為供人觀瞻的歷史遺物。靠近臨津閣的鐵路上停放著一台戰爭年代的火車頭,走近一看,只見車上彈痕纍纍、千瘡百孔,展示著當年那場戰爭的慘烈。

  在鐵路橋的一端,有一座木橋,這座橋叫做“自由橋”,當年南北雙方就是在這裡交換“戰俘”。木橋臨江的一端被鐵質的柵欄隔斷,往前應該就是“非軍事區”,遊人勿進。柵欄上密密麻麻繫著各色布條,布條上用不同的文字寫滿來這裡的遊客或是前來祭奠北方親人的韓國人留下的心聲,我看到其中不少是中國遊客寫下的留言,如“祝願早日團圓!”“中國志願軍萬歲!”“世界和平萬歲!”等等。

  離開臨津閣瞭望台,我們又到了烏頭山統一閣瞭望台。烏頭山位於漢江與臨津江的交匯處,距離朝鮮的開城僅19公里,距離板門店24公里。瞭望台就建在山頭上,是一座5層的建築物,形似戰艦。瞭望台外的平台上設有一座“拜祖壇”,供那些骨肉分離、身在韓國不能回到北方家園的人們,每年祭祖時來這裡憑弔、祭拜。瞭望台裡設有大屏幕的電視演播廳,分別用不同的語言講述“三八線”的由來。瞭望台高低不同的平台上都設有高倍數望遠鏡,可隔江眺看望對面的朝鮮。也許是處於前線,江對面的朝鮮,除了看到一些房屋建築外,幾乎看不到人影,顯得有些寂寞。在此之前,我以為“三八線”一定戒備森嚴,但實際上,在“三八線”兩邊,我們都沒見到一個軍人,但這不意味著雙方放鬆戒備,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相信雙方都有警惕的眼睛虎視耽耽的瞪著對方,和平的景象下隱藏著危機。

  在瞭望台的頂層平台上,我們意外地看到一群幼兒園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快樂地玩耍、拍照,發出陣陣歡聲笑語。看著他們天真浪漫的樣子,我真希望他們不要再遭受到戰爭、遭受骨肉分離。

  (2022年8月24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