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黃國鵬: 華人與愛國

2022年09月12日 23:31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9月12日 23:31

  在福建廈門集美,有一座歷史豐碑,上面鐫刻著:“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陳嘉庚的名字與“華僑愛國”同時印刻在在眾人的腦海裡。

  確實,陳嘉庚先生從1913年開始,在他的故鄉先後創辦了集美小學、女子小學、師範、中學、幼稚園、水產航海學校、商業學校、農林學校、女子師範、幼稚師範、鄉村師範、國學專門和福建省最早的綜合大學——廈門大學。

  陳嘉庚一生“傾資興學,赤誠報國”的崇高贏得後人敬仰,這是華僑愛國的楷模,永載史冊。

  確實,一個在國外打拼一生的華僑,將所有積蓄無私地奉獻給他的故鄉,留在那片熱土上的是一座座華麗的學堂,這或許成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絕唱。2016年,筆者曾隨訪陳嘉庚的七子陳元濟在新加坡的家,老人蝸居在一處不起眼與常人無異的普通私宅中。10幾平方米的客廳陳設簡陋,窗戶大開,竟然沒有安裝空調,老人開著電風扇接待來訪者。陳老樸素的裝扮,深居簡出的生活,看不出眼前這位百歲老人是“富可敵國”大名鼎鼎陳嘉庚的兒子。

  筆者驀然想起,“傾資興學”就是“傾其一生積蓄興辦學校”。有多少人能像陳嘉庚那樣,“傾其所有”沒有給後人留下遺產。因此,才能稱得上“華僑旗幟”。

  或許受到陳嘉庚先生精神的感染,福建泉州籍的一些華人華僑也熱愛家鄉的興學事業。當我們踏進泉州華僑大學“老校區”(泉州校區,另一處新校區稱“集美校區”)校園裡,隨處可見各式名稱“怪異”的樓名,如“泉清樓”、“華豐樓”、“呂振萬綜合樓”、“安平延仁樓”、“許書典大樓”、“陳明金大樓”、“戴國興大樓”、“林廣場大樓”、“丁思強大樓”、“鄧碧瑜紀念樓”等等,這一幢幢大樓,都是海外華僑華人出資興建的。捐資興學,造福桑梓,或許是福建華人華僑的傳統美德。

  顯然,華人華僑“愛國情懷”是一種傳承美德,這種慣性思維一直影響著我們對華人華僑的“固有印記”,而當某些“華人華僑”對祖籍國有敵意時,彷彿顛覆了我們的認知——“怎麼會有這一群民族敗類”。

  “華僑”這個稱謂伴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華人”或“華裔”這個稱謂。第一代遷徙海外的中國人,鄉土觀念濃重,心心唸唸想落葉歸根、回歸故里。而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N代華裔,從開始“落葉生根”到“入鄉隨俗”再到融入當地社會的轉化,愛之國已經不是祖籍國了。

  曾在新加坡時有人問我,新加坡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講普通話?我耐心地解釋,新加坡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它的國語是馬來語。而普通話是我們的國語,要讓一個“外國人”講我們的“國語”,確實勉為其難。

  新加坡雖然是以華人為主體社會的國家,但它畢竟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選擇什麼語言作為國語,我們確實無權干涉。新加坡政府提倡不同的族裔講各自的“家鄉方言”,如華族允許講華語,印度族可以用印地語或烏爾都語交流,馬來族也可以用土著語言溝通,民族平等,和諧共生,締造出一個多元文化的文明社會。

  在國家立場上,新加坡人會站在哪裡呢?當然站在自己國家利益之上。

  或許,閣下想像華裔要站在祖籍國這一邊,才是“愛國”,這可能不會是現實。

  首先,世代僑居海外的華裔,其國籍已是僑居國,其“愛國”行為已經轉換對僑居國的“愛戴”。華裔精英們為了更快捷地融入當地主流社會,成為上層人物,其行為或許更激進地“反祖籍國”,以洗白自己的身世,成為與當地族群“無差別”的群體。

  其次,華裔精英倘若順利登上僑居國政治舞台,其言行或許更為激進地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以博取當地族裔的認同。我們不難看到,菲國前總統馬科斯,這位泉州籍蔡氏後人,當登上菲國最高權力巔峰後,並沒有看到其“友華”的言行,而是恰恰相反。

  因此,凡此種種現象,我們應理性看待,不可以一頂“愛國”與否的大帽蓋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