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黄棟星:《華社正道是滄桑》概括百年菲律濱華社歷史

2022年09月13日 22:50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9月13日 22:50

  菲華資深報人吳文煥編著的《華社正道是滄桑——漫步菲華百年史》最近面世。書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緒論”,主要圍繞著菲律濱華社的路向和菲律濱華僑問題的解決(實際上也是“華菲融合”這個中心),對菲華社會近百年的歷史作一個概括,並著重論述與菲華社會的問題和路向有關的重要歷史事件。另一部分是有關的新史料,對認識菲華歷史、社會和問題有一定價值和意義的文章。

  獻給探索菲華社會路向的先驅

  《華社正道是滄桑》主要是從十九世紀末至今的一世紀左右的菲華歷史,也是華僑、華人在菲律濱近千年歷史變化最大的重要時期,是華僑從僑居、寓居到定居、紮根,逐漸演化成華人;從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進化成菲律濱民族的組成部分,成為菲律濱的少數民族或族群的時期。

  吳文煥將本書獻給探索菲華社會路向已故先驅于長庚、陳台民、施振民教授。吳文煥說: “撰寫和論述菲華的歷史,特別是近百年來的歷史,必須以此作一個軸心來加以分析和論述,包括這部分菲華歷史的分期,尤其是它對華社終於認識和接受走華菲融合的道路,以融入主流社會為依歸和路向之影響。”

  本書由華社名慈善家陳祖昌獨資贊助、陳明玉文教基金會和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出版、該書是應有“華社活字典”之稱的王尚助之要求及在他的大力鼓勵和支持下出版的。

  作者吳文焕是香港移民,在馬尼拉〈世界日報〉任職近半世紀。1987年8月28日與一群志同道合的菲華青年成立“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同年8月31日在《世界日報》創辦〈融合〉週刋,自己任編委,出版二千多期,致力促進華菲相互瞭解和華菲融合。

  菲華百年史充滿苦難和辛酸血淚

  菲律濱華人因歷史上層受西班牙殖民統治者的逼害和國家獨立初期“菲人第一”政策的排斥, 一直在“排華”的陰影中, 心中對自己未來的命運總是飄忽不定,沒有安全感。菲律濱從二十世紀起作為美國的殖民地,一直到1946年宣佈脫離美國殖民統治獨立,在1975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後,一直是個反共國家,菲律濱華社深受到中國國內及1949年以後海峽兩岸的國共鬥爭所影響。

  國共在菲律濱爭奪華僑華人,特別是社團、華校、華報這三大支柱的效忠和支持,以鞏固控制權和影響力。吳文煥認為, “就像一根僑社(華社)圍繞著它轉的主軸,僑社(華社)以中國和兩岸政治為軸心。”

  1975年集體轉籍前,菲律濱華人的思想意識和感情傾向,基本上是僑民或過客的心態:即雖然在菲律濱居住、生息是寓居性的,有朝一日總想回歸故里,落葉歸根,更希望能衣錦還鄉,榮宗耀祖。由於根深蒂固的宗族意識,鄉土觀念和家國情懷,菲律濱的華僑華人,特別是在僑鄉生長的老一輩,百年來愛國愛鄉, 在相當長的時期是“身在菲,心在華,月是故鄉明。”

  1975年菲中正式建交前, 時任總統馬可斯軍事戒嚴第三年,大權獨攬,通過行政權力簡化入籍讓華僑集體轉籍歸化,使華僑“脱胎换骨”。馬可斯“兼收並蓄”的政策使菲華兩族相互融合,符合菲律濱國家建構的需要, 也符合華人的利益。華人轉籍後與菲律濱人具有同等參與經濟活動,僑社從“落葉歸根”變成“落地生根”的華社。

  馬可斯這一對菲律濱華僑問題的劃時代決策,不但從根本上解決了多年來長期困擾菲律濱和僑社及菲中兩國關係的華僑問題,也惠及申請並獲准入藉的華僑之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還有在他們入籍後出生的作為天生菲人的子女;而且對華人在經濟上和職業上都有巨大的深遠影響和作用。此前華僑受限,特別是房地產的購置開發,對已入了籍的華人全部開放了。華人在上世紀70年代後半期以來,在菲律濱經濟領域取得了重大發展。

  華裔青年促進菲華融合

  隨著華人經濟實力的提升,涉足經濟領域的擴大,經濟實力迅速發展, 華人成為成為菲律濱國家經濟建設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時,華社有了很多參與當地政治事務的機會,越來越多菲華精英參與菲律濱公共服務的行列,與當地政治精英建立緊密的社會關係,產生了對菲律濱國家的認同感。

  1992年總統選舉期間,發生綁架華人浪潮。華社在忍無可忍的情況發起前所未有的集體抗議活動,標誌著華眾奮起團結自救的覺醒。在绑架浪潮興起人人自危之時,產生“衆志成城”的决心。此時,洪玉華女士以一個弱女子敢為華社安危挺身而出,赢得華社的欽佩,連帶地也接受了“華菲融合”的主張。可以説,“華菲融合”因為绑架浪潮洪玉華女士等華裔青年的勇敢行為而加速其進程,而客觀的事實是新生代華裔己與主流社會融為一起,大量華裔青年在各方面脱穎而出,包括在政府各部門做公務員,參政参軍等。

  漫天紅海與融合如何有機結合平衡發展?

  如今,随着中國背景的中生代逐漸領導華社,由于他們成長的過程,所受的教育背景,以及营商與中國千絲萬缕的關係,他們的“中國意識”更加强烈且以這種“中國意識”自豪,華社“再中國化”越演越烈,這是因為中國的强盛讓華人的“中國意識”空前高漲。随着華社財富澎脹,中國移民背景的中生代嶄露頭角,逐漸主導社团領導權,老一輩因年纪老邁漸漸退出舞台,中國移民背景的中新代全面領導社团己是大勢所趋。最近,連最“論資排輩”的多個宗親會掌門人也相繼選出中新代為領導人,正説明這種現象。人們擔心毫不容易取得的“華菲融合”成果,是否會因為“再中國化”太過於顯著與傾斜,重新拉回原来的狀態,不利於華社的生存發展。

  (原載香港《明報》月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