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胡濟衛:生命的叩問

2022年09月14日 23:56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9月14日 23:56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是自從有了人類以來,人們一直在不斷叩問的一個哲學命題,也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許多前衛藝術家們經常引用並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但是,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夠真正知道這句話究竟出自哪裡。許多人都認為這是西方的一個哲學命題,是出自西方某位哲學大師之口。其實,這句話即非出自大師的經典,也非出自哪位哲學家之口,而是出自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陶藝家及版畫家保羅•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的一幅畫作的名字——《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也有人把它翻譯成“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高更與塞尚、梵高合稱19世紀歐洲後印象派三傑。他的畫作充滿大膽的色彩,在技法上採用色彩平塗,注重和諧而不強調對比,代表作品有《講道以後的幻景》、《塔希提少女》等。高更在去世前的那幾年,他一直是在貧病交迫中過著心情十分沮喪的生活。他無法擺脫貧困,不得不求助於罪惡的巴黎上流社會的權威們對他藝術的肯定,但常常適得其反,他為此而憤世嫉俗,決定自殺。他曾獨自跑到深山野林裡吞下毒藥,企圖自殺後用自己的屍體餵養野獸,以求獲得徹底的解脫,但被人發現後救起。爾後,他又突然產生強烈的創作欲。他說:“我打算在我死前畫一幅宏偉的作品,我空前狂熱,日以繼夜地工作了一個月。”他想把自己夢幻中的一切畫成一幅畫。當他夢醒時,他覺得面對畫幅“看到”了他所要畫的整個構思:“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後來,這句話就成了這幅畫的標題。

  耶穌曾經在《聖經》上說過這樣一句話:“我雖然為自己作見證,我的見證還是真的。因我知道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你們卻不知道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我想,作為後印象派代表人物的高更,一定熟知耶穌的這句話,並從這句話中找到了自己繪畫創作的靈感和哲學命題。他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以幾近癲狂的狀態,晝夜不停地完成了這幅經典之作。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其意義遠遠超過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畫不出更好的有同樣價值的畫來了。”這幅畫面裡的嬰兒意指人類誕生,中間摘果子是暗示亞當採摘智慧果寓人類的生存發展,爾後是老人,整個形象預示著人類從生到死的命運,畫出了人生的三部曲。畫中其他形象也都隱喻畫家的社會的、宗教的理想,頗具神秘意趣。這幅畫是高更全部生命思想及對塔希提生活的印象綜合,是他獻給自己的墓誌銘,同時也為高更一生的創作留下了不朽的記憶。1903年5月8日,高更病逝於馬克薩斯群島的法都——伊瓦,終年55歲。

  其實對於生命的叩問,自從有了人類以來始終就沒有停止過,古今中外的先賢和哲人,在不同時代都孜孜以求的探索和追尋過。兩千多年前楚國大夫屈原就曾在《天問》中發出過“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唐代大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的“江邊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等等,與高更的畫作《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一樣,無不透出了對於生命,對宇宙、對於人生價值不停地叩問和執著探求。所不同的是,高更曾試圖用《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幅畫作,當做解開人類生命之源的一把鑰匙,但令人遺憾的是,他一直到死去也沒有能夠做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