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李秀恒: 美為何禁「香港製造」?

2023年01月05日 22:51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01月05日 22:51

  2020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所謂“香港自治法案”及行政命令,下令中止及取消香港享有的差別及優惠待遇,由當年11月10日起,所有香港製造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都必須貼上“中國製造”的標籤,美國政府將對港商徵收與內地企業同等的貿易戰關稅。經過港府向WTO提出啟動世貿爭端解決機制之後,近日,世貿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裁定,美國對港的産地來源標記規定不符合世貿規則。

  政府仍須為港商據理力爭

  雖然在香港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為求降低人工成本,許多本港商家早已經將廠房轉移至其他勞動密集型的地區,包括內地、東南亞各國等,本港製造並出口到美國的貨物約值74億港元,僅佔本港總出口約0.1%。因此,這些在香港之外生產的商品,一般都是在產地直接出口,因此美國禁用“香港製造”標籤,對這些在境外設廠的港商影響甚微。

  但儘管如此,有個別本地公司及行業,例如食品、珠寶、藥品和鋁材等,在這次美國禁令的風波之下,相信難免會受到波及,長遠而言亦可能會削弱“香港製造”的品牌效應,損害香港產品的競爭力和獨特性。香港在“一國兩制”的制度之下,享有商貿自主性,擁有獨立關稅區地位,且是世貿組織的成員之一,需遵世貿的規則,在產品上標示生產地的事實陳述,而貨品的產地標識亦應受到相關規定的保障。因此,港府持續為港商發聲,向WTO爭取香港應有的權益,合情合理。

  美成多邊體制最大破壞者

  而美國為何堅持禁止“香港製造”呢?其實,美國將香港作為對華貿易戰的“組合拳”之一,甚至在世貿裁定之後仍然堅持這個不合理的標籤規定,能給予大家一個重要的啟示——作為曾經極力倡導多邊主義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近年來卻在與多邊貿易漸行漸遠。

  華府不但在禁止“香港製造”標籤事件中公然違反了WTO的“非歧視待遇原則”及“貿易自由化原則”,甚至連解決貿易爭端最重要的WTO上訴機構,亦因為美方不斷行使否決權阻止任命新法官而陷入數年的停擺。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所言:“美國已成為多邊貿易體制的破壞者、產業政策雙重標準的操縱者。”

  重返多邊主義以抗美霸權

  美國自身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實施單邊主義、小圈子結盟以保護自身的霸權地位,其放棄多邊主義而遭受的損失其實是盟友中最少的。反觀亞太區的日、韓、澳以及歐盟各國,隨着美聯儲採取鷹派加息手段承受著貨幣驟然貶值帶來的輸入型通脹,隨著美國對全球化產業鏈的破壞而承受著物價上漲。

  其實,面對美國的這種以本國利益為導向而對盟友的“綁架”,其他國家亦需要意識到自身的國力並不如美國雄厚,跟隨著美國進行經濟制裁、貿易封鎖等行動對本國百害而無一益。以歐洲為例,其民生經濟發展此刻正如履薄冰,而冰層之下埋伏的通脹危機、匯率危機、能源危機、難民危機等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

  除了美國以外的單一經濟體,未必能夠憑藉一己之力走出經濟衰退的陰霾。相反,只有踐行多邊主義,將全人類視為命運共同體,才能夠真正解決當今全球局勢的困局,而自己的國家亦能在多國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受裨益。(作者為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