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陳淳淳:烙在鄉愁裡的美食

2023年03月08日 00:51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03月08日 00:51

  提起美食,人人都能說出幾道美味佳餚,品嚐美食不僅是味覺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享受,美食是充實生活最直接的體現,有人為了品嚐不同地域的美食而遊歷四方,正所謂有人間煙火氣的地方就有美食相伴,而什麼樣的佳餚才稱得上是“美食”呢? 筆者以為能夠勾起鄉愁的那道故鄉小吃便是美食。一個人無論遠離故土到異國他鄉多少年,永遠不會改變的是鄉音,永遠最想吃的是故鄉美食,並不是故鄉的美食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佳餚,而是在故鄉的美食裡有著濃濃的鄉情味道,從故鄉的美食裡能看到曾經在故鄉生長歷程的回放,那一段段定格在記憶裡故鄉的風土人情,總會在遇到美食的那一刻倏然從腦海中跳躍而出,觸動遊子的鄉思情愫。

  美食文化博大精深,飲食文化是由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物產特色、歷史文化、飲食風俗等,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形成的區域飲食體系。中國八大菜系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等,蘊含著不同地域的風土民情和人文精神,每個地域的美食,風味不同,特色各異。而比起大菜系,筆者更趨向地方特色小吃,特別是家鄉的閩南古早味小吃:石獅甜粿、麵線糊、花生湯、燒肉粽、牛肉羹、芋圓、春餅、菜頭粿、海蠣煎等,這些小吃只有在家鄉才能吃出美食的情韻。

  一個人會因在異國他鄉生活的時間長久,而改變其飲食習慣以及口味,但其記憶中的味蕾卻是難以被改變,那是烙在骨子裡的原鄉味道,月是故鄉的圓、水是故鄉的甜,這是古今遊子的思鄉寫照,家鄉的飲食風味在遊子的心靈裡永遠是最好的美食。歷史上,就有一段因思念故鄉美食而棄官回鄉的故事,據《晉書‧張翰傳》記載:“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邀名爵乎?’遂命駕而歸。”西晉文學家張翰在洛陽任職時因見秋風起而想起故鄉的美食“菰菜、蓴羹、鱸魚膾。”而棄官回鄉。這便是“蓴鱸之思”這個成語的由來。現代交通快捷,快遞行業貫通中外,“一帶一路”貿易興盛,縱使遠在千里之外,想吃家鄉美食,也不用像張翰那樣棄職回鄉了。

  美食是一個地域的靈魂,鄉愁是每個遊子的情懷。家鄉的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新型城鎮化發展進入快速階段,如果不常回鄉看看,哪一天回鄉了,記憶中的鄉間小道變成景觀大道了;老城區改成風景區了;曾經的老街也被變身為美食街了;承載鄉愁的那條青石板路不見了;曾經生活過的老屋區早已被一棟棟的別墅洋樓覆蓋了;唯有不變的是那些觸動靈魂的家鄉美食,那些烙在鄉愁裡的美食,依然隨處可見,美食的名字還是記憶中的名字,味道還是記憶裡的那種味道,只是多了層精美的包裝紙盒,烙上了故鄉特色美食的印章,成了遊人的伴手禮了。

  美食是一個地域對外文化交流的橋樑,每個地域都有其獨特的飲食文化,美食便是傳播地域歷史文化的媒介。2月20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的“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展”展出的石獅市“宋元海絲宴”驚艷海內外,跨越千年的“宋元海絲宴”承載著家鄉飲食文化興盛的發展歷程,“宋元海絲宴”已然將成為發展家鄉旅遊的一張新名片。美食是國際文化交流的使者、對外貿易的傳播者,有人會因為美食而愛上一座城。家鄉美食薈萃了千年的美食文化,融合了中西方美食特點,經歷了千年演變的歷史過程,發展成今時的閩菜菜系:佛跳牆、糖醋排骨、荔枝肉、白切雞、閩南滷麵、海蠣煎、紅燜豬蹄、梅菜扣肉、八寶紅鱘飯、雞卷、太極芋泥等,這些一聽就能讓人想起家鄉美食的閩南菜系,牽繫著“愛拼才會贏”的閩南人的家國情懷。   

  民以食為天,振興鄉村、深耕文旅,還需以美食為先遣使,美食是聯結一座城的歷史文化,當家鄉全域發展成現代化城市之後,美食便是能讓遊子找到鄉愁的唯一載體了。

  2023年3月5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