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陳淳淳:人之行,莫大於孝

2023年03月21日 23:13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03月21日 23:13

  今天受林鼎安先生的邀請,到石獅市景玉堂參加“中菲忠孝文化交流座談會”。

  忠孝文化是人們生活中一種耳熟能詳的文化,忠孝在家訓文化裡佔有主體地位,古人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人類的一切品行的教化都源生於孝道。很多人在孩童時期,就受到父母及長輩們要對父母盡孝、要對國家盡忠的啟蒙,進學後,接受文化知識的教育,對忠孝有著明確的認知和理解,為了表達對父母及長輩的養育之恩、崇敬之情,便會產生孝的觀念,孝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家庭倫理;孝是子女對父母的情感道德;孝是維繫血親關係和睦穩固的重要紐帶,家庭及家族的和睦相處是構建安定社會的要素,社會安定便能國泰民安。一個孩童在成長的過程中接受忠孝文化的教育,便會有了忠心報國的初心,忠孝一體、家國同構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記憶,幾千年來忠孝文化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忠國孝親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

  百善孝為先,“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是古人為盡孝道承歡膝下贍養父母的美德,古人家庭常有四世同堂,甚有大家族同居,孝道是家庭和睦的核心基礎,子女對父母及長輩的行孝情感是面對面的精神溫暖。現代社會是科技信息時代,交通快捷,子女求學、工作、經商等離家千里已是常態,子女對父母及長輩的行孝方式通過電子設備傳輸。時代更迭,人的情感價值觀已然發生了變化,人的獨立意識日趨強烈,常看到子女與父母同城不同居,四世同堂的家庭已不多見了,每當節假日在公園裡看到的多是父母帶著子女遊玩,少見子女陪著父母散步。現代人過於忙碌,無暇顧及父母的精神需求,或是當代子女對孝道有了新的認識,現代子女對父母的行孝方式是物質豐厚了,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數少了,為人子女者孝敬父母莫要只止於物質,精神的撫慰更能使父母感到幸福,人生最大的幸福應該是陪著父母安度晚年,而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古人言:行孝要及時,莫等空嗟歎。人生百年,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規律,子女不要總是因工作忙而忽視對父母行孝道,孝在於行,再忙的工作也能擠出打電話的時間,縱然遠在千里之外,定時給父母打一個電話,足以溫暖父母的一個寒冬,千年的修行才能與父母今生一次的緣分,別讓你的孝心遲到。

  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孝道文化的傳播,“菲律賓孝道學會”多年以來孜孜不倦地在菲華社會傳播孝道文化,孝道文化走進華校,弘揚孝道文化,喚醒感恩之心,傳承孝道感恩父母,已然成了菲律賓各華校德育課程的內容。打開《道德美文選第19集》閱讀那一篇篇華校學生寫的“感恩的心”和“責任與擔當”的作品,在那些字裡行間裡,散發著學子們真誠的赤子之情、純真的感恩之心。孝是道德修養的基礎,啟發學生的孝心,引導學生對孝道的認知和理解,可以增強學生的道德修養、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孝道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以及人生觀。古人以儒家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來論人品,現代人以人品來衡量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忠孝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發揚與傳承,形成中國人道德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慈孝之心,人皆有之,雖說傳播孝道文化,任重道遠,但只要人人有顆感恩之心,汲取孝道文化的精髓,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弘揚忠孝文化、傳承忠孝美德推進現代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便是每個人的社會責任與擔當。(2023年3月18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