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黃小梅:投稿之事   

2023年10月24日 23:21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10月24日 23:21

    有一天下午,我正在老年大學上課學習,收到一位文友轉寄的微信,是關於投稿的文章。 因正在上課,我便沒細想,回家後,認真閱讀了該篇短文,我沒有在評論區裡補充看法,但想法還是有的,姑且叨擾一下吧。

  短文中對為啥感覺寫得不如自己的人都頻頻在大刊發表,而自己卻屢投不中的原因有著幾種猜測:1、不是作協領導;2、不是兄弟刊物編輯;3、不是官員 、企業家,不能給刊物提供名聲、辦刊經費;4、沒有關係,與刊物編輯不認識。 盲投刊物公共信箱,沒有編輯約稿;5、窮寫作者一個,不能訂閱刊物或為刊物捐款做出貢獻;6、不是漂亮的女性詩人…

  對於寫詩詞和散文,我是遵循自己的內心愛好,我覺得看書和寫文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是我們腳印的記錄和延伸,當然,為了更好地表達出來,常有黔驢技窮的窘迫 ,但經過探索,也會有欣慰和開心的時刻。

  我寫詩文,宗旨是愉悅自己,也會投稿,屬於盲投的那種。 投稿之後,能不能發表,我往往不會去關注,除非是創作群組裡公佈出來,我剛好在群組裡看到。

  我對短文中的幾種猜測持有自己的看法:我投稿的郵箱,有些是文友抄給我的,有些是我看到雜誌記錄下來的,他們分佈於全國各地,編輯是誰? 我根本不知道,我是個普通的小市民,但我真的發表了不少文章,有些還獲了獎。 有時跟文友閒聊,文友還不敢相信,以為我是認識編輯,或是某某人幫我推薦上去的,其實不然,比如:《海絲商報》、《福建老年報》、《散文選刊 》等,一位文友說,《海絲商報》的編輯很刁,發表很不容易,聽說我在那裡發表了好幾篇文章,有的還是徵文,就說我一定是認識編輯,其實 不是的,至今,我依然不認識他們;《福建老年報》刊發我的文章,我是拿到報紙時才知道的,後來,在郵箱裡才發現編輯曾向我要過文章中描述的寺廟 圖片,我卻不知道;我在《散文選刊》裡投了約8篇散文後,黃艷秋老師主動加我微信,告訴我哪篇文章被錄用,讓我不禁驚喜起來,因我看過蔡飛躍主席的 文章,知道他當時就是從《散文選刊》脫穎而來的,更沒想到的是,黃老師後來也向我約稿,而文章錄用或發表,黃老師都會通知我,這讓我更加喜歡和 信任《散文選刊》;至於漂亮女性,我更是扯不上一條毛線了,我是50多歲之後才開始寫文的中老年女性,投稿時,編輯老師並沒有讓我附上相片。

  有些刊物,確實有徵求訂閱的事,我不排斥訂閱,因為我本來就有訂閱報紙和雜誌,我向來喜歡和信任紙質的刊物,它們都是經過編輯老師的審核和修改才展示給我們的 ,編輯老師的才華與細心,能讓我們從中得到滋潤,不斷進步,走向學習的快速通道。 企業要生存,我們要學習,這是互利的,我能理解個中的酸甜。

  我有些文章,認識的編輯老師也會轉載,直到刊物定稿後,我才知道,獲得了意外的喜悅。

  因為共同的嗜好,我認識了一些文友和編輯,加入了一些協會或學會,有更多的機會參與一些活動,我積極上交作業,並得到編輯老師的修改,紛紛上刊發表,自己不斷地 得到進步,在此,真心感謝編輯老師們,他們默默地為我們做嫁衣,鼓舞我們不斷向上發展。

  評論區裡有人說,自己的文章投了好幾家沒有被選中,後來被別的刊物採用了,我覺得很正常的事,我也有這種情況,但它並沒有冷卻我寫作的熱情;有一位說 ,打鐵還需自身硬,花香蝶自來! 他就是這樣一路摸爬滾打才發稿量堆積如山,這話我信,也受到鼓舞。

  伴隨著文章的發表,稿費的問題就常被問到,很多人以為一篇文章會有豐厚的稿費,對我而言,其實不然,有些還是沒有稿費的,若奔著稿費而來,我寧願 去打工,至少打工的工資比我稿費多得多了,而且,我還沒花那麼多的時間大量閱讀,認真查閱,從中獲取知識。 有人對於稿費的事,覺得不可思議,認為沒有稿費,有時還要熬夜,我去瞎到什麼心? 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與嗜好,它們往往需要付出代價,只要是正能量的,適合自己的就好。

  我所發表文章的樣刊,我把它們歸在一起,妥善收藏,看著它們越來越厚重,我的心裡總是陣陣歡喜,它們凝聚著我的汗水,充盈著我的內心世界。

  我依然樂於看書和寫文,也樂於投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