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黃小梅:天意 ——讀鄭亞鴻老師的《似水年華》有感

2023年10月30日 22:28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10月30日 22:28

  合上亞鴻老師的合集《似水年華》時,我像飽餐了一頓喜愛的美食,口齒生香,餘味無窮,無論是書本的許多篇章內容,還是我和他的相識以及進一步的交往,我都覺得冥冥之中自有一種天意。

  忘了在哪裡看過一句話:你只管善良,老天自有安排。還有一句話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看完這本書後,我更深以為然,也為自己能遇見這樣的老師而感恩。

  亞鴻老師的外婆家在南安羅東鎮的霞山村,為配合他父親的工作,小學任教的母親帶著幼小的他到霞山村,他從中感受到了外婆一家對他的疼愛,當時,外婆一家都支持革命,現在外婆家的古厝被南安市列為不可移動文物。前兩年,亞鴻老師多次往返於羅東鎮,協助他母親的家鄉,也是他父親當年從事地下革命活動的霞山村,為紅色血脈的趙續和傳統文化的弘揚,勤勤懇懇,籌建“中共羅東區革命史蹟展示館”,想必他的外婆地下有知,會欣慰於天意的安排吧。

  小學時候的一次“遠足”,石壁水庫大壩上的“勞動萬歲”4個大字植入亞鴻老師幼小的心靈,這種理念伴隨他走過了七十多個春秋,無論是上山下鄉,還是在水利部門工作,他都以勞動為榮,腳踏實地,勤勉耕耘,而水利也成了他的終身職業。後來,石壁水庫增建水壩後電站,他受邀前往幫忙做高壓試驗、繼電器保護、儀表校驗等工作。巧的是,後來人家給他介紹的對象就在石壁水庫附近的溪坂村,因而,在石壁,他不僅有親情,還有友情。天意,有時就是這樣的美好,讓人無限懷想。

  在《他在內山有個家》中,老張與詩瑤一家的重逢,就像是一部電視劇,知青與房東的情感交融、失聯的落寂、偶遇的驚喜,重逢的狂歡,真讓人對那個年代百感交集。前兩年,我跟著亞鴻老師與知青們重返德化,見到過老張,談起與詩瑤一家的親情,老張的臉上露出了甜甜的笑意,能讓人感受到他內心的純真,“踏破鐵鞋無覓食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就是這樣詮釋的吧。

  書中有幾篇文章,是我們“文影遊蹤”組合一起遊玩的,品讀這些文字,當時的情景又歷歷在目,我沉浸其間,似在重遊。

  與亞鴻老師相識,得益於少霖文友的介紹。當時,我正學習寫作,文章淺顯,表達呆板,我們出遊後,我也會勤於寫作,並得到亞鴻老師的評論指導。亞鴻老師穩重,富有才華,對新人有寬容和提攜的胸襟,而我對寫作熱火朝天,這樣的遇見,是上蒼的眷顧,天意如此,是我的幸運,人生中的某些拐點,好的引路人,是一生的榮幸,值得感恩!

  亞鴻老師工作時,兢兢業業,一絲不苟,退休後,卻退而不休,整天很忙,主編了知青紀念文集,又應泉州方志委之邀,被聘為市志總編室特邀編輯,參與市誌的編纂工作,協助家鄉南安官橋鎮成竹村籌建“成竹革命史蹟紀念館”,鄭成竹烈士是亞鴻老師父親的戰友,我曾跟著亞鴻老師回到他的家鄉參觀紀念館,也多次路過鄭成竹烈士墓。亞鴻老師的努力,將給我們以及我們的晚輩們,敲響警鐘,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自己的家鄉做有意義的事,是天意,也是人心所向。

  《似水年華》一書,文字樸實精煉,沒有太多的華麗詞藻,讀起來深入人心,記憶猶存,也從中感悟了人生的平凡和可貴,生命不息,耕耘不止,如亞鴻老師自序:這些年,他寫的文章反而比以前多,是因為有一種緊迫感,想趁頭腦還清醒、思維還正常時多留下一些文字,既是對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的回顧,也是對這個世界、對人生的感悟。多麼可敬的一位前輩!

  《似水年華》,不僅讓我從中大開眼界,也讓我看到亞鴻老師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執著,他是我的良師益友,是我學習的榜樣,感謝少霖文友,感恩天意的安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