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石少華:教與學

2023年11月09日 22:51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11月09日 22:51

  這麼多年,從事主業的同時,在外兼職越來越多,薪酬也越來越高,有的事實在兼顧不過來慢慢放棄了,但在省會培訓機構兼職當培訓講師的事卻一直沒丟下,這是我所有兼職中收入和耗費時間性價比最低的一份工作。最初幾年,我一般是每月在幾家機構累計上三四十個課時甚至更多,實在兼顧不過來,只得逐步減少,直到現在的固定在一家機構每月上四五個課時,有時也應邀上企業接受諮詢、授課。

  我講的課學生大都歡迎,有一位朋友不解,曰:這麼多持證的大中小學老師不請,怎麼請來你了?我知道他出身於教師世家。我說:這你就不懂了,成年人學生與普通學生在教學方式、授課技巧上是有區別的。成年學生長期沒進教室系統學習又受工作、家庭所累,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尚待喚醒,學習的引擎亟待點燃。我主要是在節奏上把握,準確判斷每節課的節點、笑點,調節氣氛,鬆弛有度;在上課形式上把握,杜絕填鴨式,只揀難點重點說,其餘讓學生們在自學和輕鬆愉快的討論中在聽講故事中受教;另外,盡量聯繫社會現實和實際,聯繫歷史典故,調動情緒。這樣的學習,成年學生容易懂、記得牢,又不至於太累、產生厭倦。

  一般而言,這些來上課的學生都是抱有強烈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而來的,學習只是過程,實現目標才算達到目的。我上的課無非是為成年人考證、為企業中高層幹部受訓和為營銷某種產品傳道解惑、提供幫助,這就是學生上課我授課,雙方致力要達到的目標。我開的課程比較亂,一般是培訓機構需要什麼我就講什麼,但多只涉及社會科學類,有些課程如自然科學類和會計學、統計學等專業性比較強的我是不敢接的,以我的這方面水平會誤人子弟的。

  我很認真也很努力,每次上課前我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備課。有朋友說對於新開的課你這麼做,尚能理解,但對於講了多年的同一門課程,脫稿即可講授,備課已屬多餘,為什麼還要花費這麼多的時間備課?我告訴他,一方面有些課許久不講確實會有些遺忘,有些還要由此及彼,由彼及裡,弄清我授課內容與其它相關學問的聯繫,另一方面要預先估計學生們會遇到和會提出的問題。成人學生異於普通學生,社會經驗、知識結構完備,不那麼容易糊弄。好在我憑著豐富的人生閱歷、透徹的生活感悟——這些比較普通學校老師從學校到學校履歷簡單的優勢,從一開始就是一塊壓艙石,使我能夠旁徵博引令人信服地征服著受眾。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看似一個典故一個笑話都被我巧妙地糅合在有的放矢的教學中。

  當然,像那種欲死欲活、歇斯底里的場面,那種當場產生大單、快單的場景,許多時候其實就是主辦方和講課人設計、掌控和烘托的結果。

  我無如此現場營銷的本事,但我有孜孜不倦為授課不斷充電的精神,有俯下身子不斷為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我聆聽並參與學生討論,為學生答疑解惑,使自己和學生的思維都處在同一層級,進而“碰撞”出火花。在“碰撞”中,不斷產生新問題,又不斷解決新問題。互動拉近距離,交融產生感情。“教”成了“學”,“學”亦成了“教”。在平等交流中,我與學生成了學習共同體,學生學趣漸濃,教師興致盎然,課堂也變得活躍熱鬧起來。

  我的學生來自各行各業各個階層,個別年齡比我的年齡還要大,他們中有的人生活經歷比我的要豐富,有的人取得的成就遠遠高於我。他之所長,己之所短。從他們這裡我學到了不少的東西,他們是我真正的老師。他們提出的有些問題也有我回答不了或回答不全面不準確的,還有我在與學生們交流討論過程中的所想所悟所得,這些都會成為我在講課備課的過程中不懈思考、學習的動力,成為我在講義上不斷刪改、修正、補充和完善的由頭。所謂教學相長就是這道理。

  我為自己能在知識的迷宮裡不斷探索感到充實,為自己能經常與不同職業不同身份的人不停交流、取長補短感到愜意,也為自己能看到被我授課的學生如願以償拿證、升職、推銷產品出去,看到企業接受我的意見建議,在經營管理上產生了效果感到欣喜。教師的職業是一份付出,是一份情懷。在眾多教師中,能夠接地氣、能夠馬上帶來效益的教師更是一份生產力。

  民國雖腐敗,卻產生了中國最後一批大師。我知道他們中的許多書稿著作都是以平時甚至一生授課講義為基礎寫就而成。我雖亦有其它拙著付梓,但我也幻想哪天有可能把我手中的講義出版成書。我無如椽巨筆,自然不敢與大師相提並論。大師遠去再無大師。在他們面前,我是渺小的。“但如今,突然面對著墳墓,我冷眼向過去稍稍回顧,只見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亙古的荒漠。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穆旦《冥想》中的幾句話安於結尾,銘吾心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