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吳亨利:華裔菲人架起文化橋樑

2024年04月15日 23:13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4月15日 23:13

  

  在西班牙時期,在菲律濱的中國移民被稱為“常來”(Sangleys),意思是“商人”或“常客”。他們後來被稱為“引叔”(Intsik),來自馬來語單詞“encik”,意為“德高望重的老人”。儘管這個詞沒有貶義,但後來被一些“被誤導”的人扭曲成“種族”誹謗,暗示羞辱、征服和壓迫。

  1992年,Tsinoy一詞被創造出來,並被廣泛使用。 這是菲律濱華人/華裔菲人“Tsinong Pinoy”的縮寫。

  Noy指的是那些在社會、經濟和政治上都是菲律濱人但有華人血統的人。在這種情況下,主要身份是菲律濱人或“Pinoy”,修飾語是“Tsino”(華人)。他們是在菲律濱出生和長大的華裔,在邏輯上必須被視為我國的文化少數群體。

  歐洲人抵達我國之前,中國商人和本地人已經在從事貿易。當然,有時他們在某些條款上意見不一致,這很正常。但當西班牙殖民時代開始時,隨著排華法律的出台,在菲律濱的華商在社會上“被降格”。但是,儘管環境惡劣,華人仍繼續平靜地生活和工作。他們融入菲律濱社會,與本地人和西班牙人通婚。事實上,我們的許多英雄都有華人血統。劉亨賻(Ignacio Paua)將軍是一位純血統的華人,曾在菲律濱革命期間與蔭米溜·亞銀那多(Emilio Aguinaldo)並肩作戰,被譽為他最忠誠、最勇敢的將軍之一。二戰期間,華裔菲人英勇地與其他菲律濱人為保衛國家並肩作戰。有以菲律濱華僑抗日游擊支隊(華支)、中國海外戰時血幹團、迫擊三九九、菲律濱華僑抗日義勇軍為名的游擊隊。

  值得注意的是,1899年《馬洛洛憲法》是我國和亞洲的第一部憲法,由菲律濱第一共和國在1898年6月12日宣佈獨立後起草並通過,根據第四章第6(1)條,引用了出生地原則,將在菲律濱領土上出生的所有個人定義為菲律濱人,不分種族。從本質上講,《馬洛洛憲法》超越了19世紀80年代和19世紀90年代菲律濱知識份子的著作中表達的排華情緒,最終表明了承認“部落”民族社區成員為菲律濱人的意願。

  因此,應該指出的是,華裔菲人確實是菲律濱人。華裔菲人愛我們的國家——菲律濱。當他們看到我們所有有才華的人都去其他國家過上更好的生活時,他們的心都在淌血。華裔菲人通過雇用數以萬計人來幫助國家建設。有幾個案例可以證明華裔菲人的愛國主義,但其中兩個案例清楚地表明菲律濱是他們的國家,他們並非陌生人,菲律濱是他們的家,他們愛自己的家。

  案例一:一名華裔菲人最初是一名鞋類銷售員,通過努力工作和良好的商業頭腦,建立了購物中心。1983年8月,前參議員小貝尼諾·亞謹諾(Benigno Aquino Jr。)遇刺後,經濟陷入混亂,這凸顯了他對國家的熱愛。這起謀殺案引發了一場經濟危機,利率以每年45%的速度上升,1984和1985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均為-7.3%。儘管在那些負增長的年份裏,所有的商人和投資者都採取了觀望態度,但有一名華裔菲人不顧困難,决定加大力度,全速推進他的大計劃,推出雄心勃勃的擴張項目,以幫助刺激經濟。這種快速改變範式的認知靈活性有一種文化背景,在這種文化背景下,華人將危機視為危險和機遇,就是這兩個字:危機。如今,這個華裔菲人集團擁有世界上最大的10家購物中心中的5家。

  案例二:一名華裔菲人繼承了自己的家族企業,從事咖啡和玉米澱粉等商品的重新包裝。幸運的是,這家人的企業名稱,在菲律濱語中的字面意思是“黎明”,意味著希望。1974年,他們冒險進入休閒食品製造業,在甲美地省一家占地40公頃的主工廠,現在在幾個國家開展業務,被認為是這些國家的休閒食品生產領導者。這位華裔菲人在國外的所有商業活動中都自豪地懸掛菲律濱國旗,幫助提升了國家形象,以此來展示愛國主義精神。為了表彰他的傑出成就,他被菲律濱管理協會評為2021年度管理人,該協會是菲律濱最負盛名的首席執行官和企業家協會。

  總而言之,菲律濱沒有反華情緒。菲律濱群眾對中國人的不滿,只是針對中國政府的某些行為或政策,而不是針對政府本身或整個群眾。公平地說,稱菲律濱人為排華是沒有根據的,因為他們怎麼能歧視自己的兄弟姐妹和種族?如果我們討厭華裔菲人,那就像討厭我們的“俺公”和“俺嫲”。諷刺的是,嚴酷的現實是我們菲律濱人彼此之間遭受基於交往、地域主義、外表和語言口音等的歧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