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鍾藝:菲華作家芳名錄 (一)

2024年04月16日 01:12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4月16日 01:12

  菲華文學擁有百年的歷史,參與寫作的人相信近千人。可惜,許多人沒能留下個人專集,以致“船過水無痕”。

  我之想編撰一份“菲華作家芳名錄”,目的是“立作存照”,以待日後“有緣人”書寫《菲華文學》時有個“索引”。它與拙文“菲華文學作品目錄”及《當代菲華文學淺探》可視作一體。(見拙著《驚喜與感恩》)。除此之外,在菲華社會搞寫作,完全無名利可圖,筆者企盼為他們“留下一片云彩。”

  要如實地編撰出一份“菲華作家芳名錄”,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搜集資料固然困難;更麻煩的,是它涉及人事。弄不好,編者很可能“遍體鱗傷”,“吃不了,兜著走”。

  何謂“作家”?如何評選?

  問題相當“棘手”。

  文友王勇先生現為“菲華作家協會”的執行副會長。他曾說過:“加入協會的最低門檻,是出版過一本個人作品集。”

  是的,倘若連一本書也沒出版過,怎配稱“作家”呢?著名的大作家們,皆是“著作等身”的。如今,筆者就是“盜用”這個標準來編撰“芳名錄”的。無庸諱言,因筆者個人的能力問題,難免會出現缺失,尚祈大家見諒;歡迎各位文友或讀者提供資訊,充實內容,共襄盛舉。

  《芳名錄》將依照姓氏或筆名的筆劃序排列,並附一點簡短的資歷介紹。欲正確地評論作品,對作者的家庭背景有所瞭解是必要的。詳況如下:

  一劃:一民,本名張為舜,學名張民生,二0二三年逝世。原籍福建省晉江市張林鄉。小學就讀張林鄉碧山小學,中學考入泉州第一中學(原晉江縣中)。畢業後考進武漢大學測繪學院航測系。走出校門後,被分配到中國國家測繪總局西安分局工作。

  一九六二年往香港,入蘇浙學校任校長秘書,總務主任等職。

  一九七六年渡菲,下海經商。暇時,《世界日報》書寫專欄,並任《菲華文》主編。著《椰窗閑筆》(二00三年,《門筆十方》(二00四年),《椰窗觀風云》(二00四年)。《古稀年痕》(二00五年),《晚霞墨痕》(二0一二年)等書。二0二三年為菲華作家協會會長。

  二劃:丁德仁,筆名丁鰍。一九二五年生於中國福建省晉江市。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旅菲;自學成才,後下海從商,長袖善舞。九十年代移居加拿大多倫多市。及後,作“空中飛人”。他是亞細亞華文文藝營籌委會主席,曾任菲華耕園文藝社社長,以及亞華作家協會菲律濱分會常務理事。享有“菲華孟嘗君”之譽。

  在菲華文壇,丁德仁是“夫妻檔”。夫人劉淑英(筆名默云),出生於宿務市,年輕時,詩作頗豐,晚年著有夫妻合《相濡以》(二00一年)及《晚晴墨影》(二00三年。“他的作品,亦莊亦諧,意蘊深厚,筆調輕鬆,耐人尋味。”(《從二十世紀菲律濱華文文學圖文誌》)。

  丁明,本名丁啟明,已故。原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早年來菲。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世界日報上書寫專欄《半日閒》,後集輯成兩部專著《品味人生(一)》(一九九七年)和“品味人生(二)》(一九九九)。丁明先生耄耋,仍精神矍鑠,思路敏捷,籍耕不輟,文筆流暢,談今論古,旁征博引,極吸引讀者。

  卜克,本名莊文誠,祖籍中國福建惠安縣,早年來菲。畢業於菲律濱中正中學中文部及東方大學政治系。一生服務華文報業,曾任《華僑商報》外勤記者,《菲華時報》總編輯,《華僑週刊》,《聯誼週刊》,《潮流雜誌》主編。並曾代籌建菲律濱華報兼任總編輯,先後以筆名孟秋,干戈,卜克等筆名撰寫短評和特寫,廣受好評。

  業餘社會活動包括:菲華聯誼會六名創始人之一,並任該會秘書長長達三十多年,馬尼拉記者會創始人之一,並任該會創會會長。

  他常開玩笑般地自敘“光榮史”:得過菲全國記者總會之“華文新聞寫作獎”和莊銘淵“菲華新聞服務獎”。曾因“愛國(中國)”被以“共嫌”罪名跟于長城兄弟等十一位《商報》同仁同時被捕,蹲過菲三軍情報處大獄。出版有專著《正經話》(二0一一年)。

  三劃:于長庚,已故。原籍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祖為遼寧省旗人。兒童時,家住廈門市鼓浪嶼,入讀福民小學和英華書院校友小學。十四歲來菲,讀華僑中學。父于以同,是抗日英烈;母葛蕤谷,為菲律濱南部摩絡族後裔;妻子林瓊鳳的祖母是蔡姓華裔和摩絡族的後裔;有兄妹四人,即:長城,長庚,茵蕙,長籟。一九七0年的《商報》案,于長城,于長庚兄弟被菲政府遞解往台灣,幸得不少菲國政要友人搭救,兄弟倆才免于劫難。一九八六年,《商報》復刊,于長城,于長庚兄弟繼承父業,主持《商報》,于長庚任總編輯,其政治評論深受廣大的僑眾所歡迎。編撰《海外華裔典範—于長城》(一九九七年)及《忠魂毅魄—于以同烈士與商報》(一九九七年)二書。

  小四,本名施柳鶯,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一九四八年誕生於故鄉,出生時,傳有黃鶯鳴於柳樹上,祖父是傳統的文化人,便為她命名謂“柳鶯”—取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十景之一“柳浪聞鶯,遙相輝映”之意。九歲隨家人移居香港,小學分別就讀於故鄉華峰小學及香港蘇浙公學。一九六一年底定居菲律濱,在中正學院接受中學教育,畢業大學部文史系,曾執教於母校華文中學部。婚後,家裡商場兩位,撐起了家庭的“半邊天”。施柳鶯在寫作上,善長小說和散文,已出版個人專集:《上帝的手》(二000年),《掌中漢字》(  年)。

  小華,本名陳瓊華,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一九四0年,生於菲律濱。童年時,兄弟姐妹多,家境一般。自強求學,畢業於菲律濱中正學院。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丈夫王國棟先生的影響下,開始步入文壇,多才多藝,能歌善畫,寫作涉及詩歌、散文、小學(短、中、長篇)等各種形式,屢次得獎。八十年代,丈夫不幸英年早逝,其毅然創立“王國棟基金會”,為眾多文友免費出版專集,功在華社和文壇。工餘,她仍筆耕不綴,出版有個人專《小華文集》(二00二年)。陳瓊華女士現為亞洲華文作家基金會理事會,亞洲華文作家協會總會副會長,耕園文藝社常務理事,菲律濱《聯合日報》文藝副刊《耕園》主編。       

  (未完待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