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華裔青少年泉州尋根之旅:探秘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8月21日 23:57
最近我深感榮幸,能與來自東南亞的華裔青少年共聚於這座歷史悠久、因海而興的泉州。我將引領大家穿越時空,探尋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歷程,特別聚焦於其東端的重要起點——泉州,親身體驗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與海洋文明的深邃底蘊。
回溯至汽車轟鳴之前的古老歲月,馬背上的馳騁與風帆下的遠航,是連接東西方世界的唯一紐帶。風帆,作為航行的翅膀,不僅是人類探索未知、與自然搏鬥的見證,更是泉州這座海洋之城精神的象徵。
從盤古開天闢地與夸父逐日的神話,到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的傳說;從大禹治水到愚公移山的執著,從中原故里到東南沿海,中國人始終懷揣著對自由、愛情與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篇章。
泉州,這座城市的誕生與中原動蕩緊密相連。晉代太康年間,中原士族為避戰亂,紛紛南渡,與唐五代時期的第二次移民潮匯聚於此,向海而生,擁抱海洋,出生入死,四海縱橫,共同鑄就了泉州的歷史輝煌。武夷山的阻隔雖帶來了“閩道難”的艱辛,卻也意外地成為了中原文化精髓的庇護所。
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閩南人依海而生,以海為田,孕育出了獨特而豐富的海洋文化。泉州因海而興,因港而盛。在風帆時代,這裡憑藉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了天然的避風良港。唐宋時期,泉州便已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之一;至宋元時期,更是超越廣州,成為東方第一大港,連接著波斯灣、阿拉伯世界、非洲與歐洲,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在泉州,塔與橋不僅是建築藝術的瑰寶,更是文化交流的橋梁。塔,源自印度洋佛教文化,與《法華經》中“聚集沙成塔”的哲思相融,宋代時又吸納了中國傳統亭臺樓閣的精髓,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而橋,則寓意著渡人渡己的精神,宋代眾籌建橋的智慧,不僅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更可能是現代“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先例。
泉州,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典範。儒釋道在這裡和諧共生,形成了獨特的世界觀、生命觀與價值觀。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認可,為這座古城古港的復興點亮了明燈,開啟了新的篇章。城雕飛天、開元寺雙塔等文化遺產,見證了泉州的歷史變遷與文化交流,展現了泉州開放包容、和諧共生的精神風貌。
閩南海洋文化,是中原移民與海洋環境對話的結晶。它孕育了福建人獨有的“愛拼敢贏”精神,這種精神在閩南人追求事業成功的道路上被賦予了新的內涵——熱心公益、團結奮進、既有創業豪情,又不失儒釋道的文化底蘊。閩南人不僅追求個人的成功與榮耀,更將家國情懷深植於心,文化传承作為命運共同體的內部凝聚力,實現了個人價值與社會責任的完美統一。
每年眾多海外福建人後裔齊聚泉州,尋找文化原鄉的根源,並從泉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傳統文化遺產與現代生活完美結合中得到歷史智慧與啟發,從而讓歷史文化遺產連接過去與現在,並讓歷史智慧光輝照向未來。讓我們共同期待泉州在未來的發展中續寫更加輝煌的篇章,一同感受閩南人愛拼敢贏、團結奮進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