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淳淳:菲律賓華人社團民俗文化研究(四)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9月13日 14:06
4、華人社團傳播民俗文化的主要形式和特色
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華人社團傳播民俗文化的主要形式體現在中國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活動上。隨著華人社團的成立,祖籍國的傳統節日便成了華人社團的重要活動內容,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這三個傳統節日是菲華社會約定俗成的民族傳統節日,每逢這些傳統節日的到來,華人社團沿襲家鄉的民風民俗在僑居國舉行民俗文化活動。
4.1春節的民俗文化活動
每逢春節,菲華社會的一些有影響力的社團會便聯合起來舉辦民俗文化活動。比如在臨近春節期間,組織在華人區張燈結綵,主要是掛滿紅燈籠,並在華人區搭建舞台,準備彩車和煙花,而各個社團則會準備年糕分發給社團成員。到了除夕這天,華人穿著紅色的唐裝或紅色衣服聚集在華人區觀看由各社團組織的各種文藝活動,如舞獅、遊龍、公背婆、踩高蹺、南音弦管、猜謎語等,以及一些家鄉的民間藝術舞蹈表演,而除夕晚上燃放煙花是華人辭舊迎新的一種傳統習俗。到了子夜,華人便會帶上香燭蜂擁到“聖願寺”去燒香點燭,大家都希望在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搶先點上一柱頭香,祈求佛祖保佑在新的一年生意興隆、闔家平安。
到了大年初一,由華人社團組織的彩車隊、舞獅隊、遊龍隊、公背婆、踩高蹺、南音弦管隊以及一些家鄉的民間藝術舞蹈隊彙集在華人區指定的地點後,在菲律賓員警的維持下,開始沿著華人街區進行踩街遊行,踩街時候,各社團組織的志願者隊伍會沿街發放紅包及年糕給街道兩邊觀看的菲律賓民眾,春節踩街遊行是沿襲閩南一帶的傳統民俗文化特色。
中國人把紅色定義為喜慶,所以每逢春節華人都會穿上紅色的衣服作為過新年的服飾。而年糕則是春節的喜慶禮品,因此華人都會在春節期間買很多年糕送給親朋好友,很多菲律賓人接到華人送的年糕都會非常興奮,感到自己新年會有好運來。
春節的民俗事象在不同的社團中演繹著不同的形式。
(1)宗親社團(同鄉會)在春節舉行的民俗事象,首先是舉行祭祖、祭祀活動。宗親社團祭祖、祭祀不同於家鄉的祭祖、祭祀,家鄉春節祭祖、祭祀主要是祭拜
自己的祖先,祭拜儀式由血緣子孫到祠堂或本宗族的公媽廳去祭拜。而菲華宗親社團的祭祖、祭祀主要是祭拜同鄉會中的先輩們,祭拜人員由本會的理監事們組成,祭拜地點在本會所,祭祖儀式全體理事成員身穿統一服裝,由現任理事長或德高望重的長老為主祭人,祭祀食品依照家鄉習俗準備三生酒禮及二十四道菜擺在八仙桌上,主祭人身披紅色授帶跪在祭祀桌前敬獻香,獻供品,兩位祭司分別站在左右兩邊主持祭祀活動。祭祀完畢後,大家便會到已定好的酒店舉辦春節宗親聯歡宴會,宗親會全體成員全家都可參加宴會。春節宗親聯歡宴會的主要內容有:表揚本族優秀學子並分發獎勵紅包;慰問本宗族的教師並分發慰問紅包;以及對本宗族的寒門學子分發助學金。宗親會還會準備許多禮品及紅包來舉辦抽獎活動,宗族的理事會成員會在宴會中舉行團拜,而文藝表演是不可缺的,舞獅、舞龍、歌舞表演、南音演奏都是宗族社團聯歡宴會中必不可少的文藝活動。宗族社團在菲華社會的人文交流中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在推動促進菲華社會的團結起著積極的作用及深遠的影響。
(2)宗教社團在春節舉行的民俗事象,主要是舉行佛事活動。華人宗教社團有佛教與道教。菲律賓華人華僑大都來自於福建閩南地區和廣東,閩南人與廣東人大都信仰佛教,菲律賓香火最為旺盛的華人佛寺是“聖願寺”。每月的農曆的初一、十五,華人會到“聖願寺”來燒香拜拜,這是華人佛教信仰者每月必做的功課,宗教社團也是由一群佛教信仰者組成,以“聖願寺”作為宗教社團的代表。宗教社團到春節便會舉辦大型的佛事活動。例如:請來大批的僧侶在“聖願寺”舉行念經做法事祈福等佛教儀式,並在寺裏舉辦素宴,來寺裏燒香祈福的善男信女都可在寺裏吃素宴,除夕晚上眾多的善男信女身穿紅色衣服到寺裏來守歲,直到新年的鐘聲響起,便爭著點頭香,祈求在新的一年生意興隆闔家平安。正月初一這天,各個寺廟都會請來僧侶來念經做法事祈福等佛教儀式。
(3)文藝社團在春節舉行的民俗事象,分為文藝活動與文學活動,主要是舉辦會員春節聯歡宴會,文學社團在春節期間會創作一些辭舊迎新的文學作品發表在各自的社刊上。而一些文藝社團則會參與其他社團的聯歡會,在宴席中進行文藝表演活動。如南音社在春節期間,會舉辦南音演唱、弦管演奏。南音與戲曲是最早從閩南傳入菲律賓,從1817至1820年菲華社會有兩個年南音社團成立,分別是金蘭郎君社和長和郎君社,這兩個南音社團在菲華社會發展至今已有兩百多年
的歷史。南音是閩南特有的民間古樂,隨著華人傳入菲律賓,與南音一起傳入菲律賓的還有閩南戲曲。南音與戲曲是早期菲華社會的文藝團體,只是戲曲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便退出了文藝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