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泉:第一次在廣州過年(下)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6月15日 17:21
廣州春節煙花秀
2月29日,就是農曆正月初一,廣州市春節煙花秀表演在白鵝潭舉行,結合珠水鵝潭一江兩岸城市景觀,融入了2025架無人機表演以及燈光秀、視頻投影等內容。煙花秀晚上8點正式開始,歷時一個小時,充分展示廣州活力繁華的城市景象、開放包容的城市氣質、奮進向上的城市品格。
我們先在網上預約,自行選擇觀賞區域(荔灣、越秀、海珠),中籤後由系統分配預選觀賞點。中籤預約單不可轉讓出售。我們提前半個多小時到達海珠的環島路,這時已經是人山人海了,很難找到一個理想的觀賞地點了。很多人長槍短炮、手機支架、折疊椅等都帶來了,加上行道樹枝葉的遮擋,影響觀看,也妨礙拍照,我只能站立著,有時要墊起腳尖,這樣腰酸腿軟的。我大部分時間仰頭欣賞煙花秀,先過飽眼福,這是最重要的,偶爾拍幾張照片做紀念;有時錄像幾個片段,回家慢慢欣賞;有時蹲下來休息一下。煙花秀共分四個篇章:花開錦繡迎新歲,珠江揚波啟新航,銀鷹展翅創新質,金蛇狂舞開新局,展現了廣州活力繁華、開放包容、奮進向上的城市氣質。煙花構成的圖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震撼整個城市的夜空。
我用手機留下兩幅最好的畫面是:一隻藍色海豚和一隻粉紅色海豚在天空中漫遊,生動活潑、惟妙惟肖,帶給人們自由和活力;一個身材強健的運動員,昂著頭,點燃奧運聖火,聖火熊熊燃燒,帶給人們光明和嚮往,激情澎湃。
整場煙花秀精彩刺激,震撼人心。
參觀陳家祠
陳家祠又稱“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堂,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十九年(1893)落成,歷時五年,是清末廣東省七十二縣的陳姓聯合捐資興建的“合族祠”,為陳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備考科舉、候任、交納賦稅、訴訟等事務提供臨時居所。陳家祠坐北朝南,主體建築面寬、縱深均為80米,平面呈正方形,佔地面積13200平方米,建築結構可分為三軸、三進,建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規模宏大。1960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由國務院頒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級AAAA風景區,一個家族的祠堂能成為國家級AAAA風景區,很了不起了,是陳氏家族的驕傲,全國不多,值得參觀鑒賞。
因為春節假期人流量大,考慮到遊客太多太擁擠對文物的傷害,陳家祠實行分時段預約參觀,每天分8個時間段,共提供15000張門票;觀眾可預約3天以內門票。我們先在網上預約,為了減緩人員流動速度,景區設置了許多回形通道,讓遊客隊伍緩慢前進,我們慢慢移動,半個小時才到達售票窗口。在整個陳氏家祠內只停留大約一個小時。
陳家祠的建築以裝飾精巧、堂皇富麗而著稱於世。木雕、石雕、磚雕、泥塑、陶塑、鐵鑄工藝等各種各樣的裝飾,遍佈在洞內外的頂簷、廳堂、院落、廊廡之間。既有大型的製作,也有玲瓏的小作品,裝飾風格或粗獷豪放,或精緻纖巧,各具特色,特別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廣羅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風物,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聚賢堂”是陳家祠堂中軸線的主殿堂,也是陳家祠整個建築組合的中心。陳姓家族當年舉行聚會議事的地方,每年數次的祭祀活動都在這裡舉行,是整個祠堂最講究的建築。全祠的花脊以聚賢堂上的脊飾規模最大,製作也最為精美。這條脊飾總長27米、高2. 9米,連同灰塑基座總高4. 26米,全脊塑造224個人物。內容有“群仙祝壽”、“加官晉爵”、“八仙賀壽”、“和合二仙”、“麻姑獻酒”、“麒麟送子”、“虯髯客與李靖”、“雅集圖”等。有用玉堂絞(壽)帶鳥和牡丹組成圖案,表示榮華富貴之意;有的用各種纏枝瓜果圖形表示“瓜瓞連綿”,寓意子孫昌盛,連綿不斷。堂的正面是一座寬闊的石露台,周圍用嵌有鐵花的石欄板環繞。聚賢堂兩邊的側房供書院使用,兼具客房等功能。
祠堂文化是以祠堂為中心的傳統文化,是同宗同族獲得文化歸屬感與共享感的直接媒介。陳家祠可以說是中國祠堂的一個典型代表,是陳氏家族家教、家風和家訓的記錄,值得傳承和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