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西问·两岸同祭丨吴巍巍:妈祖祭典何以入列“中华三大祭典”?

2023年03月27日 09:06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3年03月27日 09:06

  编者按:
  清明将至,祭祖扫墓,慎终追远。3月26日起,中新社“东西问”推出“两岸同祭”特别策划,透过两岸同胞共同祭祀伏羲、黄帝、炎帝、孔子、屈原、妈祖、中山陵的文化传承,洞见两岸同一血脉,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两岸同祭。敬请垂注。

  中新社福州3月26日电 题:妈祖祭典何以入列“中华三大祭典”?

  ——专访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巍巍

  中新社记者 龙敏

  2023年3月17日,台湾中华道教联合总会名誉总会长徐文仅、台中永庆宫主任委员郭永富等台湾5家宫庙机构的代表一行,前来“妈祖故乡”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拜祭妈祖。随着新冠疫情阴霾的散去,今年湄洲岛上台胞朝圣热又兴起。

  从1987年起,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台胞跨越台湾海峡,来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他们时常护驾分灵妈祖像回来,与祖庙妈祖金身一起供奉,意为“团圆”,在祖庙前的天后广场,台胞与当地民众共同祭典,拜祭妈祖。

2015年5月11日是妈祖诞辰1055周年纪念日,来自海内外万余名妈祖信众齐聚“妈祖故里”福建湄洲岛,同庆妈祖诞辰,共祈妈祖赐福。李南轩 摄

  为何台胞纷纷跨海拜妈祖?妈祖祭典何以入列“中华三大祭典”?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吴巍巍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此深入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妈祖为何成为海峡两岸共同的民间信仰,甚至是台湾最大的民间信仰?

  吴巍巍: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妈祖确有其人,是宋朝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因出生到满月都不啼哭,取名默,人称默娘。她扶危济困,深受百姓爱戴,28岁时因救助海难而殉难,传说为羽化飞天。

航拍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妈祖祖庙山顶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像。王东明 摄

  漫长历史中,妈祖信仰不断传承和弘扬。出海人常携带妈祖神像随行保佑,从湄洲祖庙请来的妈祖像更被视为妈祖分灵,以守护生命和财产,给予信众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妈祖由此被尊称为“海上保护神”“海上和平女神”。

  千百年来,妈祖随着信众走向世界。目前,全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亿多妈祖信众、1万多座妈祖庙,妈祖文化已成为海峡两岸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民心相通、相互交融的精神纽带。

2018年3月,湄洲妈祖庙分灵金身入座马来西亚马六甲福建会馆。赵胜玉 摄

  在台湾,妈祖宫庙达3000多座,信众占台湾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妈祖在台湾拥有的信众最多。据台中大甲镇澜宫志记载,1730年莆田人林永兴自湄洲祖庙奉请妈祖分灵神像赴台供奉。当地信众闻知,纷纷前往参拜。香火鼎盛兴旺,地方乡绅由是修建了镇澜宫前身。

  如今,妈祖信仰成为维系两岸血肉亲情的纽带、跨越两岸历史鸿沟的桥梁,在两岸交流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莆田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东方麦加”,湄洲祖庙是天下妈祖庙的娘家。每年来湄州祖庙朝拜的信众络绎不绝,其中就有很多台湾信众。新冠疫情发生前,每年前来湄洲祖庙谒祖进香的台胞超过30万人次。

2017年9月23日,福建湄洲妈祖金身起驾赴台绕境巡安。张斌 摄

  1987年,台中大甲镇澜宫的妈祖信众绕道日本辗转前来湄洲祖庙进香,是打破两岸相隔38年“坚冰”的举措之一,推动了台湾同胞前来大陆寻根信仰源头的进香浪潮,实现了“官不通民通,民不通以妈祖为先”。1997年,湄洲妈祖金身巡游台湾102天,经过19个县市,接受信众朝拜达1000多万人次,轰动一时。

  中新社记者:在各种纪念妈祖的重大活动中,妈祖祭典都是重头戏。作为妈祖文化的一部分,妈祖祭典如何形成?有哪些传统仪式?为何与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并称为“中华三大祭典”?

  吴巍巍:妈祖祭祀典礼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妈祖升天以后的受祀之时,后历经元、明、清时代,在朝廷和各界人士推动下,不断充实、完善和规范,形成了一系列高规格的妈祖祭祀典礼。到清代,妈祖获封为“天后”,爵位达到最高规格,与天子同享八佾之舞。

  妈祖祭典以祭祀妈祖为主体,是继承中华民族“礼祀诸神”传统,又在中华民族宗教科仪影响下形成的特殊产物。每当妈祖祭典举办,湄洲岛上总是四海信众殊途同归,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只为给妈祖献上一瓣心香。

数千名来自海内外的妈祖信众齐聚福建湄洲妈祖祖庙,争抢妈祖诞辰日“头香”。李南轩 摄

  祭典仪式内容包含五部分:其一,执事,一般为主祭一人,陪祭若干人;司礼生16人,专司诵经、捧香等职。其二,仪仗,其中包括清道旗、大锣、龙幡、蟠龙棍、方天戟、大刀、抓印、抓笔、雉尾扇、九层黄伞等。其三,祭筵,其中包括各种果盒、香炉、烛屏等祭器和五牲、五汤、十锦等祭品。其四,仪程,程序包括擂鼓、鸣礼炮、诵经、焚祝文焚帛等。其五,乐舞,包括乐生、歌生、舞者等。

  妈祖以“立德、行善、大爱”的高尚品格立世,人们崇敬、怀念、奉祀,意在“慎思怀远”“不忘先哲”“崇祀先贤”。妈祖祭典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化人们学习先哲的外化形式。

“妈祖故里”举行乙未年春祭典礼,来自海内外万余名妈祖信众齐聚福建湄洲岛。李南轩 摄

  妈祖祭典与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并称为“中华三大祭典”,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动,代表了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尊重。三大祭典也都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各地历史和文化,是民间民俗活动与古代宫廷祭礼的结合,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至真至善至诚美德的推崇,祈求国泰民安,护国庇民的美好愿望。

  1987年农历九月初九,两岸近10万妈祖信众在湄洲祖庙举行“妈祖千年祭”盛大纪念活动。2006年9月,台中大甲镇澜宫组织台胞4300多人到湄洲岛拜妈祖,创下两岸关系交往史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纪录之一。2018年4月,马来西亚吉隆坡雪隆海南会馆天后宫的妈祖信众,来湄洲祖庙学习妈祖祭典程式。2019年11月,妈祖祭典在曼谷芒肯添区新唐人街演出,均为两岸和海外信众瞩目。

2019年11月19日,福建湄洲妈祖神尊结束为期五天的泰国巡安之旅,从位于曼谷市区的泰国林氏宗亲总会起驾,搭乘航班从曼谷返程。高亚成 摄

  中新社记者:除了妈祖祭典,两岸共祭妈祖,还有哪些重要习俗?这些习俗各有什么文化内涵和意义?

  吴巍巍:清康熙五十九年,妈祖祭祀就已纳入地方官春秋致祭,编入《祀典》,真正形成了一套官祭仪典。在莆田,湄洲祖庙的祭祀规格和地位最高,历来称为祭典。

2022年4月23日,纪念妈祖诞辰1062周年大会暨壬寅年妈祖春祭大典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妈祖祖庙天后广场举行。 林春盛 摄

  而其他的妈祖祭祀活动,也都有一定仪式和名称,在庙中祭祀称庙祭,在海上或海边祭祀称海祭,在舟船上祭祀称舟祭,在家中祭祀叫家祭。例如舟祭,以船为本的渔民基本上存有舟祭习俗,但各地不尽相同。历史上最早明确记载舟祭妈祖的,应是郑和七下西洋时在船上供奉妈祖。

  这些传统习俗,尽管形式不同,场所有别,但都是信众对妈祖崇敬心情的虔诚表达,是妈祖信俗的组成部分。

2018年10月17日,“妈祖故里”福建湄洲岛在深澳底沙滩举办纪念妈祖羽化升天1031周年纪念活动暨海峡两岸共同海祭妈祖典礼。吕明 摄

  中新社记者:2009年,包含妈祖祭典在内的“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有何独特价值和世界意义?

  吴巍巍:妈祖信仰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代表之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历史和海上民俗的发展,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祈福和祈愿的重要组成部分,信众们在祈福和祈愿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家庭、社会、国家美好愿景的期望和祝福。其文化价值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塑造广大信众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品格。

湄洲妈祖祖庙举行妈祖金身绕境巡安活动。吕明 摄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妈祖信仰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融、民心相通。如今,妈祖文化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为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所不断了解认知并积极接受,成为一个独特的交流载体。

  许多国家已把妈祖信仰融入当地民众生活。美国建有多处妈祖庙;加拿大卑诗省坎伯兰市市长特意到中国请妈祖;日本每年元宵节都举行妈祖踩街活动;1954年,菲律宾“妈祖穿上洋装”,成为“圣母”;在南非开普敦,黑人兄弟姐妹认黑脸妈祖为“同一肤色的自己人”;阿联酋迪拜举办妈祖嘉年华活动等。

2018年10月22日,湄洲妈祖抵达菲律宾马尼拉港国际邮轮码头,“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巡安菲律宾暨公益慈善系列活动开启。关向东 摄

  自2016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的世界妈祖文化论坛,见证乡情、亲情、友情,在全球华侨华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全世界范围内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更加频繁,成为增进全人类心灵相通的重要平台,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作出重要贡献。

第五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举行。王东明 摄

  中新社记者:如今,妈祖文化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充分发挥妈祖文化优势,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和融合发展?

  吴巍巍:香火传承,不忘原乡;谒祖朝圣,护佑平安。妈祖文化蕴含着崇高的妈祖精神,包括奉献、助人为乐、勇毅、宽容、包容等特质。

  传承妈祖文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愿望。

2019年6月8日,台湾38家妈祖宫庙代表手捧妈祖神尊赴福建湄洲妈祖祖庙朝圣。王东明 摄

  当下,海峡两岸充分发挥妈祖文化优势,弘扬妈祖精神,增进共识互信,进一步推动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可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如庙会、文艺演出、讲座、展览等,让两岸同胞在欣赏妈祖文化的同时,增进彼此了解和感情;推广文化旅游,吸引更多游人来朝圣观光、学习交流,促进两岸同胞交融;组织两岸师生互访,开设妈祖文化课程,加强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加强对妈祖文化的学术研究,深入挖掘妈祖文化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为两岸融合提供更深刻的理论和精神支持。(完)

台湾青年参访湄洲妈祖祖庙。陈小愿 摄

  受访者简介:

  吴巍巍,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闽台历史与文化、两岸关系与海洋史等研究;在《世界宗教研究》《历史档案》《台湾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钓鱼岛:历史与主权》《台湾文献汇刊续编》《中国海域史·东海卷》等10余部专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