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菲國要聞

美日菲正努力把亞太地區推向危險的陣營對抗

2024年04月15日 01:00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4月15日 01:00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 王勝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賀先青

  

  4月11日,美日菲三國領導人在華盛頓舉行歷史性的首次峰會。儘管美方此前曾公開表示此次峰會和美日菲合作“不針對中國”,但三邊峰會後發表的聯合願景聲明卻處處抹黑、污名化中國。聲明開篇就充滿意識形態色彩,聲稱作為印太地區三個“海洋民主國家”,三邊的“共同願景是建立一個基於國際法的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和國際秩序”,並承諾在未來幾十年共同推進這一願景。

  陣營對抗所造成的地區動盪不安殷鑒不遠。三個國家是否“自由”“民主”“開放”暫且不論,聲明中蘊含的意識形態偏見和陣營對抗卻值得警惕。就像二戰結束後許多國家都忙於戰後重建和選擇發展道路,丘吉爾卻高呼“自由”“民主”受到共產主義的威脅,用一場“鐵幕演說”從此劃分了全球兩大陣營。美日菲三邊願景聲明開篇就強調意識形態,先從所謂“價值觀”上劃分了敵我,從此把“印太”地區劃分成“美國+盟友+夥伴”與“敵人”這樣一組二元對立的地區。

  污名化對手是美日菲三邊陣營構建所謂自由開放的地區秩序的第一步。正是基於這種陣營化、對立化的價值觀,美日菲不論事情的是非曲直,污名化中方在南海、東海的維權行動為“脅迫”“霸凌”。三邊對中方在南海的所謂“危險和侵略行為”、對所謂南海吹填島礁的所謂“軍事化”和所謂中方“非法海洋主張”表達關切。不提菲方背信棄義違背承諾,點名批評中方對菲方向仁愛礁非法運補所執行的維權執法措施。還倒打一耙,宣稱“強烈反對中國通過武力或脅迫單方面改變東海現狀的任何企圖”。

  污名化對手是為“武裝自己”尋求合法性。正是在美日菲對華污名化敘事下,把中國視為“霸凌者”,於是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反對“霸凌”就顯得順理成章了。願景聲明高調宣佈美日將支持菲海警能力建設,包括向菲提供海警船隻等,還揚言進行更多的三邊海警聯合海上巡邏及演習。實際上,上述活動無疑是為美日海警擴大在西太平洋中的活動足跡而尋找理由,美國海警藉機擴大在南海、東海及周邊的活動範圍,而日本則可“借船出海”,將海警的力量向海外部署。

  值得提防的是,美日鼓勵菲律濱增強海上挑釁能力,看似是幫助菲律濱發展海上軍事能力,實質是利用菲律濱與中方在海洋領土主權和海域劃界上的矛盾,調動菲律濱情緒,把菲律濱培養成遏華“先鋒”。美日菲三邊承諾加強廣泛協調,提高海域意識,致力於通過印太海域態勢感知夥伴關係(IPMDA)等推進多邊海域意識合作,三邊還要強化極具針對性的軍事演習、演練等領域的合作,美日支持菲律濱提升國防能力,協調支持菲律濱國防現代化優先事項,日本將繼續通過其新的“官方安全援助”合作框架對菲進行相關援助。值得指出的是,菲律濱非法坐灘在仁愛礁上的軍艦就是當年美國贈送的。美日援菲,實實在在擾亂了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更為嚴重的是,美日菲“三邊”正式成型,或推動亞太地區“北約化”發展,亞太“陣營化”對抗的色彩越發濃厚。美日菲三邊不僅深化以美國為中心的軸輻同盟體系,還標誌著諸多“小多邊”機制在更多的地區議題上扮演重要角色,美英澳組成的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美日印澳組成四方聯盟(Quad)以及美日韓、美日菲等諸多“小多邊”安全機制不僅均注重防務領域合作,而且各具特色,相互補充,編製成網,亞太地區的安全問題加速走向“陣營化”。

  不僅如此,這些小多邊機制還在迭代演進,此次三邊峰會明確鼓勵澳大利亞與菲律濱以及菲律濱與韓國之間不斷加強的防務合作。可見,形成“亞洲版北約”指日可待。

  國際關係史表明,搞陣營對抗就是地區禍亂之源,搞排他性聯盟無助地區和平。中方當然歡迎建立基於國際法的、自由開放的地區秩序,但這種秩序並非某個排他性小集團所定義,更不是某個霸權所定義,而是基於地區所有國家的廣泛參與,形成一種具有共同、綜合、合作和可持續安全的地區秩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