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鍾藝:李白的人生軌跡與遺跡 ——學史筆記(四 )

2022年12月02日 00:18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12月02日 00:18

  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正在宣城、廬山一帶隱居。當時唐玄宗任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為山南東路、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使,江陵大都督,負責保衛和經營長江中部一帶地區。李白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一的志願,參加了率師由江陵東下的永王墓府工作。不料李璘不聽皇帝命令,想乘機擴散自己的勢力。結果,被皇帝派兵消滅了。李白也因此獲罪,被系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不久,被判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幸而途中遇到大赦,得以東歸,時齡59歲。61歲時,李白聽聞太尉李光弼率軍討伐安史叛軍,竟還毅然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公元762年)在他的族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患的是“腐肋疾”。

  關於李白之死,後人眾說紛紜。但歸結起來,不外乎兩種。其一,是病死,其二,是“攬月落水”,即溺水。

  說李白病死,最早見於李陽冰為李白詩結集寫的《草堂集序》,以後的碑碣多持此說。中國近代大文豪郭沫若亦贊同此說。

  說李白是溺死的,是五代王定保《唐撫言》:“李白著錦袍,遊採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宋代洪邁《容齋五筆》也有類似的記載。

  對李白的死,正史的《舊唐書》和《新唐書》卻都是簡單的一筆帶過,沒有明確地肯定他的死因。

  反之,中國現代學者安琪對李白的死,則有一段極為精彩的草擬式的描繪:“夜,已深了;人,已醉了;歌,已終了;淚,已盡了;李白的生命也到了最後一刻了。此時,夜月中天,水波不興,月亮映在江中,好像一輪白玉盤,一陣微風過處,又散作萬點銀光。多麼美麗!多麼光明!多麼誘人!我追求了一生的光明!原來在這裏!醉倚在船弦的李白,伸出了他的雙手,向著一片銀色的光輝撲去……只聽船夫一聲驚呼,詩人已沒入萬頃波濤。船夫恍惚看見,剛才還邀他喝過三杯的李先生,跨在一條鯨魚背上隨波逐流去了,去遠了,永遠地去了。”

  常言道:“性格決定人生。”李白一生,流離坎坷,經歷奇瑰;愛酒、愛月、愛狂、愛傲視權貴;他才氣橫滾,卻命運多舛!李白之死,令後人歎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