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施文志:《菲律濱•華文風》叢書二 2:許少滄著《掌故王彬街》

2023年03月20日 14:56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03月20日 14:56

  《菲律濱•華文風》叢書之2《掌故王彬街》,是許少滄的三十萬字的短篇小說結集。2009年5月出版。

  【內容簡介】:有百年歷史的王彬街,是菲國岷尼拉市華人聚居的地方。作者在此出生、長成、接受中文教育,亦在此看盡華社的變化與滄桑。《掌故王彬街》是作者在其長成過程中,對其四周所發生的人與事——是過往是現今——用其手中之筆,將華僑數十年來的面面觀,刻劃出一部部的短篇小說來。畢竟,王彬街是菲華社會的神經中樞,從作者筆下的題材與背景,將可窺見菲華社會的一個動態縮影。

  許少滄在《自序》文中說:王彬,是一位對菲國社會有所貢獻的人物。由於他身上流有著中國人的血,是位華裔,因之在他去世後,菲國人士為對他表達一番敬仰,便將菲國大都會岷尼拉華人區唯一主要街衢,命名位“王彬街”。

  我自幼便跟王彬街結了不解之緣,原因是我是在華人區一帶出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王彬街,曾繁榮過一時,櫛次鱗比的店鋪,每日是車如流水,馬如遊龍,川流不息,不算太長的一條街道,便有四間中文電影院,及五、六爿中文書店;尤其到了夜晚,燈火燦耀如晝,連帶四周都成了一座不夜城。也許,王彬街的繁榮“庇蔭”著整個華人區。在華社之間,不知不覺地,“王彬街”便取代“華人區”成為華人區的代名詞。一位華人要到華人區去,他不會告訴你,他要到“華人區”去,而會對你說他要到“王彬街”去。

  我在這“王彬街”長大、讀書、接受中文教育,也因此,使我瞧盡了王彬街的滄桑變化。幾乎可以說,王彬街是華社的精神中樞,華社每日所發生的種種事件,你都可以在王彬街聽到、看到、感覺到。仿佛萬花筒,讓你應接不暇。我就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一部分,稍加整理後,而匯成一篇篇的“掌故王彬街”。我不敢說這一篇篇的“掌故王彬街”能為菲華社會寫出了什麼,但卻是我生命過程中的一個縮影。

  至於我這些文章水準達到什麼程度呢?記得我幼年時,父親常常帶我到王彬街南橋一間中文書店買“兒童樂園叢書”去。書店主人是一位父親的同鄉,每次我跟父親到來,他總會對我稱讚說:“小小年紀就如此喜歡看書,很好!很好!”然後再說:“將中文讀好,這樣才不會忘記做個中國人,將來回祖國去,也才有立足之地。”這位父親的同鄉,同樣跟父親來自唐山,亦期望有朝一日能回唐山去,然而,天曉得,在一個曦微晨光中,父親忽然中風一病不起,他這位同鄉不久也埋骨異邦,回鄉的夙願成了那樣遙不可及!

  而我呢?一個道道地地生長在他鄉的華裔子弟,除了在華校接受華文教育的薰陶,四周環境根本就沒有能讓你學習中文的機會;再加上戰後兩岸政治爭鬥高於一切,海外華文教育大有被利用“服務政治”的可悲局面,致使海外華文教育一天天地沒落,如此囿於種種環境,很難想像華裔子弟能將中文讀好的究竟有幾人?或者這是我的推諉之詞,因為畢竟成功是沒有捷經的,寫文章也是一樣,只有靠多讀、多寫、多琢磨。倘若我這一篇篇文章寫得不好的話,也只能怪自己的不夠努力,只不過這一篇篇文章都是由我心血所寫成,總免不了有些敝帚自珍,因此最後大膽地計劃匯集成書出版。

  《掌故王彬街》:【目次】:楊宗翰【主編序】《在台灣閱讀菲華,讓菲華看見台灣——出版《菲律濱•華文風》書系的歷史意義》。許少滄《自序》。【輯一】:阿聯的一生、臺灣柑仔、無奈、窗外、椰子樹下、亞琴表姐、唐山的親人、醒。【輯二】:鳴弟的婚姻、翠蓮、一個菲少女的遭遇、方老師最後的話、絕望的呼聲、抉擇、鬥雞記、小食店、義山奇遇記、午夜怪約、老闆的傳奇故事、羞於做個中國人。

  【作者簡介】:許少滄,字自民,戰後生於菲律濱岷尼拉,是第二代華裔子弟,跟成千成萬華裔子弟一般,在僑居地完成中小學華文教育。菲律濱是一個小國家,旅居菲國華僑更是一個小群族,不說世人從未曾花時間去了解這學群族,台灣讀者更是知之甚少。做為著小群族裡的一員,作者心願無他,只冀望讀者若能從其筆下窺知菲國華僑生活上之一二,便心滿意足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