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鍾藝:當代菲華文學淺探(六) ——茁壯時期(1975年-1999年)

2023年04月19日 22:32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04月19日 22:32

  公元1986年11月29日,施振民去世後,其遺孀洪玉華女士和好友吳文煥等於1987年8月28日在馬尼拉市創立了“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KAISA PARA SA KAUNLARAN),並向世界日報商借版位創辦《融合》副刊,長期探討“融合”與“菲化”的問題。該會至今出版了不少的研究專著。例如:1988年出版洪玉華、蔡麗編撰的《十字街頭:菲華社會文集》和2021年出版吳文煥編著的《華社正道是滄桑——漫步菲華百年史》。“華裔青年聯合會”對華社貢獻良多。

  花開兩枝,話分兩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政府開始採取“改革、開放”的政策,“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個時候,也適逢菲國政府大力推動旅遊業,放鬆入境管制。於是,大量“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大陸人民直接或通過香港湧入菲律濱。由於生活環境和所受教育不同,這股“新移民”潮對傳統的保守的菲華社會衝擊很大。但是,這一批“新移民”也給華社帶來了利好——推動了菲國的經濟發展,緩解了華文教育和華報經營的危機,更予菲華文壇注入一股新生的力量。

  公元1988年4月,為拯救“新移民”遭受不法官員、軍警的騷擾和迫害,香港漢華中學旅菲校友洪我震先生發起組織“菲律濱商人與專業者聯合會”,宣傳“融合”,並以實際行動救助遇到麻煩的“新移民”們。1989年某天,當洪我震先生走出家門後,從此“失蹤”,至今生死未明。

  及後,高莉•亞謹諾政府頒發324號行政令和藍慕斯政府根據7919“融合法”,分別允許“逾期居留”遊客申辦合法居留權,才第二次解決“逾期居留”遊客的問題,惠及數千名華人“新移民”。

  1976年頒佈“教育菲化案”後,至九十年代初,惡果逐漸浮現,華文教育日益式微,“代溝”和“文化溝”使老一輩的華僑憂心如焚。於是,華社開始出現挽救華教的聲浪和行動。“商總”、“晉總”出錢出力;各社團猶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同鄉會、宗親會出錢獎勵族中華文教師;“六大班”之一的陳永栽先生捐巨資每年贊助數千名學生到中國參加“春令營”、“夏令營”;中國政府亦伸出援手,每年派出數百名的師範大學畢業的青年教師蒞菲助教。

  公元1993年,菲國綁架猖獗,受害者多為華族。1993年1月,十五歲的施巧玲慘遭“撕票”,華社發起出殯抗議遊行;事後成立“恢復治安運動”(MOVEMENT FOR RESTORATION OF PEACE AND ORDER,簡稱MRPO),活動持續至今。“恢復治安運動”主要由“菲律濱青年聯合會”主導,得到華社很多團體和領袖、主流社會的熱心人士、公民團體,特別是“公民反罪惡行動”(CITIZENS ACTION AGAINST CRIME)以及正派軍警的支持和幫助,成功地在五十七宗綁架案中使160個綁匪被判終身徒刑,有效地嚇阻“綁架”的氣焰。

  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菲華已有五份華文報,即:世界日報、商報、聯合日報、菲華日報、菲律濱華報。

  融合和鄉愁是時代的最強音。這時期,菲華文學的代表作,有:雲鶴的《野生動物》、《鄉愁》;吳湧泉的《香火》、林泥水的《牆》、紫雲的《文化的支流》、謝馨的《HALO HALO》、小華的《永恒的愛》、施柳鶯的《老馬車伕》……等。

  據筆者的不完全統計:1975年至1999年,菲華出版的文學作品集達162本,知名作家,有:鍾藝、莊子明、柯叔寶、王若、莊雲萍、王文漢、蒲公英、王素清、陳烈甫、翁華璧、莊昭順、關飛雄、藍菱、陳台民、龔書輝、月曲了、林泥水、朱惟堯、和權、莊克昌、明澈、林健民、王人杰、雲鶴、王禮溥、王福民、瑪寧寧、釋法雲、謝馨、書欣、劉一氓、筆鋒、蘇仁道、王偉珍、潘葵邨、李榮美、許龍宣。林婷婷、蔡惠超、施子榮、田菁、灼子、林泉、施梅畦、施青萍、鮑事天、藍君儀、黃炳輝、張有武、林勵志、許祖權、林懋義、楊美瓊、施清澤、吳新鈿、施湧妙、釋唯慈、傳印、陳文華、妙欽、丁啟明、施柳鶯、董君君、黃安瓊、吳秀薇、陳經明、邱榮章、黃棟星等。

  這二十四年,我們不妨稱謂“茁壯期”。(未完待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