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劍客:菲律濱華文教育還有救嗎?

2023年05月02日 23:43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05月02日 23:43

  4月19日,筆者隨同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代表團訪問馬來西亞,並與馬來西亞多個教育和文化團體座談,期間所見所聞讓人感慨萬千。

  馬來西亞是全球公認,大中華地區(兩岸三地)以外,華文教育保留最完善,辦得最成功的國家,沒有之一。很多人以為新加坡華文教育很好,其實不然,很多新加坡華裔子弟中文極差,其原因是該國政府以前大力提倡英語所致。而馬來西亞不同,雖然馬來西亞政府企圖打壓華教,但由於華人社區人口眾多,獨立建國之時,在教育家林連玉等人的極力爭取下,取得公民權,在政治上能與馬來西亞人一較高低,憑著手中的選票,爭取更多政治權益。

  這次訪馬行程,了解到大馬有官辦中文小學,其教師工資由政府支付,此外還有華社自己辦的獨立中學,除了馬來文課,全部用中文教學,包括數理化和歷史。馬來西亞的中文教育體系健全,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有,大學依然教授中文課,更有中文系和中醫系,反觀我們菲律濱,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僑校菲化後,政府限制每日教授中文課不得超過2小時,而且只能作為外語課教授。

  據馬來西亞的朋友介紹,該國政府其實是想限制華文學校的,把學校教材和體制收歸國有,由政府來統一管理,這反而是塞翁失馬,讓華人社區變得更團結,支持華教的意志更為堅強,第四、第五代華人華裔仍然能堅持講漢語,寫中文,吃飯用筷子,非常難得。

  馬來西亞最大的中文報紙《星洲日報》的總裁許春先生告訴我們,單單是該報每年向社會籌款資助華教的款額高達1億令吉(1令吉差不多是12.5菲幣),這只是一個機構的籌款,要知道,馬來西亞華人社團就有差不多1.2萬個,華人人口大約700多萬,每個州也有自己的地方中文報紙,這讓我們菲華社區汗顏。

  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馬來西亞文化考察團4月19日訪問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並進行交流座談,獲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眾領導熱情接待並介紹廈大在馬來西亞辦校的工作和經驗。廈大馬來西亞分校佔地150英畝,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可容納1萬名學生,是廈門大學在海外設立的第一所分校,總投資13億令吉,開設有20多個學系,從本科到碩士、博士課程都有,更開設中文系和中醫本科,目前已有5批畢業生,學術成果也多次被國際學術界引用。更難得的是,這是馬來西亞政府主動向中國政府和廈門大學提出的,邀請他們到該國開分校。換做是我們菲律濱,不知會鬧出多大風波,估計參議院藍帶委員會會傳召各華校校長前去問話,電視直播,媒體炒作……。

  華裔代表團還分別訪問了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林連玉紀念館、《星洲日報》、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華總)和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並分別進行座談和交流。

  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創立於1985年,是由15個華團領導下成立的一所資料與研究中心,旨在馬來西亞華人研究與馬來西亞研究,以及推動多元族群與文化的互相諒解,探討大馬華人在文化、歷史、社團、經濟與政治等課題,並研究華社與其他社群及海外華人的關係;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出版學術刊物、傳播研究成果、主辦研討會及與國內外大學和研究中心進行研究合作和學術交流;它也是大馬華社在各領域和活動的資料與研究中心,並朝向資料與研究全面電子數碼化的目標邁進。代表團還參觀了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的集賢圖書館和陳充恩電子圖書館。該圖書館藏書超過10萬冊,包括圖書、期刊、剪報、報紙、圖片、特刊、珍本書、中小學教科書、馬華文學特藏、馬新二戰歷史特藏、《星檳日報》、《星洲日報》、《南洋商報》、新聞剪報、南洋大學資料看、影像、中國通俗小說翻譯、剪報檔案、馬華文學期刊、《星檳日報》、陣線報和古城月報、文獻和家族照片等。

  參觀馬來西亞著名教育家林連玉的紀念館時,大家非常感動。該紀念館之設立,是為了弘揚林連玉無畏無懼爭取各民族文化、教育平等的精神,讓後輩子孫可以更全面了解馬來西亞華教運動的歷史和民主鬥爭進程。紀念館也介紹與他一起奮鬥的戰友,以及那段波濤壯闊的華教運動史。

  華裔代表團的7天訪問行程,初步探索了菲馬華教合作的可能性,期間更討論了是否可聘請馬來西亞華文教師赴菲教授中文,由於馬來西亞華人地處東南亞,生活習俗、語言和文化跟菲律濱相近,更通曉英語,部分馬來語和菲語詞彙也通用,若能落實,絕對比從中國大陸各省聘請志願教師來菲進行“雞同鴨講”的教學更實際更有效。

  另一個討論話題是組織華裔學生暑假前往馬來西亞學習中文或參加中文夏令營,這比前往他們陌生又不熟悉的中國大陸或台灣地區可能更適合。

  我們凡是要往正面方向看,路是前人走出來的,既然現在的華教之路已行不通,不妨跳出盒子之外,換另一種思維來尋找菲律濱華教未來之路,大家覺得如何呢?

  二零二三年四月三十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