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油條: 愛「面子」(第二篇)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10月30日 00:06
有面子的人,有時候也會自損面子。就如周作人,他是一代文豪受無數中國人民心靈崇拜,可是他卻末能抵禦日本侵略者向其脅迫施壓卻出任了日偽教育部長,自毀了自己的面子。汪精衛,是位很有面子人物,可是卻自願當上頭號漢奸,就被釘在歷史恥辱的十字架,塑成遺臭萬年的面子。在世界抵抗反法西斯的戰爭,中國人民是亞洲與太平洋戰埸上的主力。抵抗著日本法西斯的瘋狂侵弱,使其無力北上進攻蘇聯,也難於南下全面進攻東南亞。中國人民抵抗日本的時間最長,犧牲最大,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了重大的貢獻。但由於海峽兩岸的史學家對抗戰史研究不夠全面和深入,於是世界人民難以了解中國抗戰的歷史全貌,而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中國抗戰的地位和其對抗戰所做的貢獻,使中華民族的面子也受到極大的損傷。
在1955年,第一次亞非會議在印尼萬隆召開會議,是舉世矚目的一個會議。會議期間發生了一椿自損面子小插曲。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與周恩來總理相見時,大家作出禮貌性的握手後,杜勒斯以美國人那種英格魯沙遜(ANGLO SAXON)的傲慢在周恩來總理面前拿出口袋裏手帕擦擦自己的手,再將手帕塞回褲袋裡。周總理見此“英格魯沙遜”傲慢美國人,非常鎮靜慢慢作出反擊,那時的中國人就不吃這套受居高臨下的侮辱。當時在埸的成百美西方記者都以岐視又充滿喜悅目光全力貫注這位來自共產中國的周總理會如何反應,如何在這一個受到修辱埸境走下台階。周恩來總理急中生智,想出要給杜勒斯來個自損面子反擊。周總理不慌不忙,非常慎定地在美西方記者面前,慢斯條理也在自己的口袋裡掏出手帕來,往與杜勒斯握手的手上許久擦了又擦,擦後周總理沒有將手帕塞回口袋,而是,走向垃圾桶將握著杜勒斯手擦後骯髒的手帕大力地丟下垃圾桶去。這時全埸的美西方記者都目瞪口呆,鴉雀無聲,大開眼界,深深領悟和佩服這位來自共產中國偉人的睿智,必竟嬴過美國人的那種魯莽和傲慢無禮而自損了自己的面子。這雖是一件小事,在當時廣為世界流傳,世界由此而更認識中國人不是吃素的,不是好欺的。在那個年代中國人雖窮,但我們總是挺直脊梁沒有失去信心與西方鬥爭到底的那張面子⋯⋯。
當一個人損了自己的面子,自然在社會上,在生活上頓感難以謀生,它會想起要藉來另一個面子。可是藉面子,也是一門學問,中國人經過幾千年的巧借妙用,已融入為社會常見庸俗的產物。巧借面子需要講究技巧,有時也要看看是否有深厚人際的交情。就如一間大公司要成立或大廈落成,商店開張,產品問世,作品發行,校慶大典都要邀請不同級別社會有名望的面子光臨。這些嘉賓名人名字,就是一張張借來價值不同的面子,“恭請多多指導”就是睿智打了一個巧借的借條。能借到價值不等同社會名人的面子,更甚的是借了大使的面子來作主講訓誨,它就更顯得自己樹立了交遊廣闊的大面子,這自然比直接登廣告或邀請一個二三流的校友寫一篇全版的讚文更有價值了⋯⋯。
如果再有一段單獨“讚美”及“鼓勵”那麼真是錦上添花了。再來是邀請題個詞,這玩意也是一些大使和名人的最愛,那怕其蒼勁有力的字,還不如小學生的大楷,也不會影響其非凡的意義。因為這些巧借的題詞,照片,其意義都不在於藝術而是在於名望。他們只是名人面子上的塗粉,一旦脫離了名人的面子,就像廢紙一樣扔進垃圾桶裡。不過大都名人們由於借用自己的面子,有時是出於交情,有的出於慷慨大方,有的甚至早巳標明我上台褒揚話語多寡的價碼……。這就是愛一張面子的奧妙⋯⋯。
稿於2023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