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王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與世界閩南文化傳播中心

2023年10月31日 22:56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10月31日 22:56

  閩南文化(Hokkien Heritage),又稱福建話(Hokkien)或閩南語(Minnan),源自於中國南部福建省的閩南地區,分佈於閩、台、浙、粤、瓊等沿海地域,同時,也成為東南亞華人華僑社會獨特的語言文化傳承。自古以來,閩南文化吸收了唐宋時期中原文化的精華,融合了多元外來文化的元素,歷經多個歷史時期的演變。無論在語言、信仰、建築、文學等眾多領域,閩南文化都彰顯了其海洋特質。

  古代早期,閩南與海洋有著密切的聯繫。在先秦時期,這片土地已有人居住,當地原住民與古越族文化融合,為閩南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自那時起,當地居民便開始積極踏足海洋,從事漁獵和貿易活動,使海洋成為了他們生計的一部分,同時也成為文化交流的橋樑。

  從漢晉到五代,中原漢族大規模南渡,與閩南原住民融合,推動了閩南文化的繁榮。那時,先進的農業技術、手工業和文化元素湧入,積極促進了這一地區的進步。尤其是港口的繁榮,成為海上貿易的重要紐帶,進一步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融合。

  宋元時期,閩南文化進一步壯大。泉州崛起為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與阿拉伯、印度、東南亞等地進行貿易往來,構築了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當地的海商積極勘探未知的海域,拓寬了貿易航線,推動了該地區經濟的繁榮。與此同時,他們也帶回了大量外來文化的影響,這在語言、信仰、建築等方面都有所體現。

  明清時期,閩南地區經歷了一系列挑戰,包括海禁政策、倭寇的入侵,以及鄭成功反清復明等重大事件。然而,閩南文化仍然堅韌不拔,從《明代東西洋海圖》(又稱“賽爾登海圖”)來看,海洋貿易仍然是其鮮明的特徵。鄭成功是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堅決捍衛了中國的海洋權益。鄭氏海商集團在1633年的金門料羅灣海戰中擊敗了荷蘭侵略者,還資助了閩南地震受害者,並積極參與台灣的開發,最終從荷蘭人手中奪回了台南,成為海洋文化的傑出代表。

  閩南文化的海洋特質不僅在歷史中顯著,隨著閩南海外華僑對外移民也在當今世界各地延續傳承並得以發展。例如,福建省南部的沿海城市泉州和廈門仍然是中國重要的海洋門戶城市,擁有現代化的港口設施,繁忙的貿易活動。此外,閩南地區的海鮮文化也是當地的一大特色,各種美味的海鮮菜餚吸引著國內外遊客前來品嘗。

  閩南文化的語言特色,尤其是閩南方言,反映了其獨特的語言傳統。這種方言在本地和海內外仍然廣泛使用,成為閩南文化的象徵之一。它不僅在口頭傳承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還通過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南音、梨園戲劇和南少林武術等傳統文化形式代代相傳。閩南方言的音樂性和韻律感使其成為獨特的表演工具,尤其在閩南歌曲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宗教方面,閩南地區擁有豐富多元的傳統和表現。信仰多元,外來宗教與佛教、道教、儒家還有本土民間信仰並存。在泉州、漳州等地,有許多古老的廟宇和宗教節慶,吸引著眾多信徒和遊客。這些宗教傳統也與海洋歷史傳統緊密相連,特別是許多位於沿海地區廟宇,更是與海洋貿易和繁榮息息相關。

  閩南文化的建築風格也受到海洋的影響。傳統的閩南建築,如閩南大厝、廟宇和山區的土樓,其建築風格注重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體現了道法自然的人與環境關係。土樓也是閩南山區的代表性建築之一,其獨特的圓形或方形結構,不僅具備防御功能,還反映了當地居民對外部環境變化的一種變通適應。

  在文學方面,閩南地區湧現出許多著名的文學作品,其中一些作品敘述了海洋貿易背景下的跨區域文化交流的故事。《荔鏡傳》(又稱《陳三五娘》)是一部廣泛傳揚的閩南語戲曲,述說了泉州與潮汕密切的人文和商貿聯繫,講述明代泉州青年陳三與潮州五娘勇敢追求愛情和美好生活的故事。

  閩南文化的海洋特質在當代社會中仍然顯著。中國政府積極推動海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海洋貿易和合作。閩南地區作為中國重要的海洋門戶之一,在這一進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同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宋元中國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於2021年成功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歷史文化遺產成為凝聚閩南語區的力量,閩南文化也通過社交媒體、電影、音樂、美食等方式傳播到世界各地,吸引著更多的關注。

  總之,閩南文化是與海洋緊密相聯的獨特地方文化,既有地方特色又展示中國沿海獨特生活方式。在長期與海洋持續對話與實踐過程中,其海洋特質在歷史、語言、信仰、建築和文學等多個方面得以體現。閩南地區豐富多彩的海洋貿易歷史以及深厚的海洋文化傳承,至今仍然在當代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展示了中國豐富多元的文化傳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