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淳淳:心靈的原鄉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10月31日 22:56
原鄉是指一個宗系之本鄉,是祖先居住過的地方。對祖先的膜拜、對故土的情牽、對家園的眷戀,構成中國人獨特的鄉土情結。無論你是因為何種原因而離鄉背井,無論你去了多遠的異國他鄉,原鄉情結總是繫在你的靈魂深處。人的情感很奇怪,無論是在異國他鄉居住再長久,卻始終無法抹去對故鄉的那份記憶,每當聽到那些鄉音侃侃而談故鄉的家長裡短時,或看到來自故鄉的物品時,心中總會有一縷溫暖的情感在激盪,故鄉那些記憶中的風土人情會隨之在腦海裡迴旋。對於長期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原鄉情結就像一盞燈,點亮他們在異國他鄉奮鬥的動力,總想著哪一天事業有成了,就能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甚至惠澤桑梓;原鄉情結如一顆種子,種在遊子的心靈深處萌芽,就算自己不能衣錦還鄉、落葉歸根,也寄望其子孫將來能尋根謁祖,傳承祖先文化根脈。
清代張澍在他的《性氏尋源•序》言:“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猶是焉。”明辨根系、尊宗敬祖是華夏子孫的民族信仰。在老一輩旅菲華人華僑的的思想感情裡,故鄉是永恆的記憶,也是他們魂牽夢繞的地方,解放前,中國屢經戰亂,民不聊生,閩南地處東南沿海,為了生存許多閩南人只能向海而生,漂洋過海到南洋討生活,
閩南人具有愛拼敢贏的奮鬥精神,更懷有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的願望,在菲律賓經歷了艱苦奮鬥,賺了錢寄回家鄉,養親建厝,家鄉的“僑批館”裡陳列著隔著百年時光依然感人的僑批集萃,寫滿了閩南華人華僑家國情懷的歷史故事。閩南人強調“祖根”文化,“祖根”文化得到菲華社會的普遍認同,菲華社會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依然保持著以“祖根”文化為民族信仰,“祖根”文華是菲華社會傳統價值觀的核心。許多早期的旅菲閩籍華僑早已入了菲籍,其子孫也都是接受西式教育的華裔,但他們依然強調其子孫要尋根謁祖,從小就教育子孫講閩南話,學習漢語,更有甚者,為了讓其子孫回鄉謁祖,還特意在其故鄉建一棟樓房,或成立一個基金會,盡讓華裔子孫有了回鄉謁祖的理由。
樹高萬丈、葉落歸根,這個理念橫亙在中國人的腦海裡幾千年,菲律賓很多華人華僑因為久居海外,對故土的“根”依然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看到現今的祖國繁榮昌盛,家鄉的經濟像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高速發展,在每一次回鄉都能看到家鄉新的變化,讓他們感慨萬千,昔日還靠著“僑批”供養的僑鄉,經過短短三十多年的發展巨變,家鄉早已舊貌換新顏,讓人找不到鄉愁了;故鄉的經濟發展,喚醒了許多華人華僑心靈深處的歸鄉情感,葉落歸根的執念正在跨越千里撼動著曾經向海而生的那群華人華僑的靈魂......
2023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