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今棟:香港中醫概況之一 人才培養(下)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11月14日 00:18
早在辛亥革命後﹐中醫潘陸仙已在威靈頓街診所招收門徒。陳慶保亦設立中醫夜校﹐三年畢業。此外﹐名醫陳伯壇便設中醫夜學院於文咸街﹑文華里四十七號,畢業行醫的有鍾景山等﹐頗著時譽。其餘設中醫學院授徒的有阮君實﹑鄧鐵濤與康北海﹑何佩瑜等人。曾任東華醫院中醫長的潘詩憲亦曾培育中醫專材。
一九三八年十月﹐廣州淪陷於日寇鐵蹄下。廣州漢興中醫學院遷往澳門。廣東中醫專門學校則遷港復課﹐先後校長有陳任枚﹑李植文﹑譚穎才等與講師呂夢白﹑羅元愷﹑朱愚齊等﹐均為中醫界的一時俊傑。學生約有二百多人。一九四一年﹐香港亦為日寇攻陷﹐學校才告停課。中醫專校雖僅兩載時間的授業﹐已在香港中醫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二戰後﹐先後開辦的中醫學校有譚寶鈞的香港中國國醫學院﹑范兆津的香港菁華中醫學院、馬麗江的嶺南國醫學校。三學院有數十年悠久歷史,卻未獲港英政府承認﹐遑論加以鼓勵了。但值得三學院自豪的是走過崎嶇艱苦的道路﹐至今雖已停辦,郤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中醫人才。五十年代初期﹐在香港開辦中醫學院的還有陳濟民、陳居霖、謝禮卿、方德華、張公讓,其他還有梁翰芝﹑徐漢屏﹑羅世民﹑梁永亨﹑潘茂容等人﹐也曾開辦過中醫學院。七十年代許今棟及杜琛等曾開班傳授跌打傷科。英佔時期任何人均可開辦不得港英承認的中醫學院及中醫課程﹐只須辦個商業登記。雖然良莠不齊,卻也為中醫傳承盡了力量。
回歸前夕,香港的中醫教育有了變化,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及浸會大學等多家著名大學成立了中醫學院,開始培養具備大學學歷的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