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今棟: 香港中醫概況之四 診療收入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11月17日 00:31
現今中醫師的收入參差甚大,著名和自設藥店的中醫師可能每月收入以十萬元計,但為數甚少,多數自行開業的中醫師收入在二至五萬之間,但有部份醫師扣掉租金後,每月只餘下數千元。
坐堂於藥店的醫師收入也有參差,多數坐堂醫師每看一個病人收二十至五十元診金,再加上病人購買藥材的回佣,每月收入多在一、二萬之間,當然,個別坐堂醫師由名貴藥材(如野生人參、冬虫草、燕窩)方面,獲得為數甚巨的回佣。跌打、痔瘺和雜病醫師一向收入較豐,成為“註冊中醫師”後多了顧慮,一些中西醫分界模糊的器具和方法不敢採用,失去了許多病人,再加上現今的港人動輒投訴和索償,也阻礙了中醫師施展拳腳,收入猛然下降。現今服務於美容集團的中醫師,底薪在萬五至二萬餘萬元之間,多有佣金分成,少數只得底薪。
多數大團體的受僱中醫師,月薪約二、三萬元,個別大團體把醫師分為兩類,一類為內地畢業,發給月薪,另一類為香港傳統中醫師,沒有薪金,採用商界常用的“拆帳”,此類中醫收入在數百至二萬元左右,差距取決於病人的多寡。
按摩店僱用的中醫師,多採取拆帳分佣,或開具一張休假證明、帳單收多少元。09年初由衛生署主持的調查,其中一項涉及中醫師的就業方式,同類調查在零五年亦有一次,但調查流於形式,無助於中醫師的就業,因為許多拿取公眾捐款的大團體,明是公開登報招聘請本地具學位及十年經驗的中醫師,暗裏則計劃從內地聘入退休或將退休的中醫師、西轉中醫人士來港擔任。香港培養的第一批有學位的中醫師見於五、六年前,根本沒有十年經驗,而本地有十年以上經驗的中醫師,則罕有學位,就說有,也多自行開業,不會到大團體領取相對微薄的薪金。
展望
香港中醫界青黃不接,特區政府卻不讓有香港居留權的原內地中醫生資歷的未得香港中醫註冊的人在港行醫,此是十分不合理的,如果要解決中醫後繼問題,政府應讓此類中醫生通過不麻煩的審核,取得行醫執照,或先行取得“表列中醫”資格,再進一步把“表列中醫”轉換為註冊中醫,不要使人才流失。
許多兼具中西醫學學識的原內地醫生,正是未來促進中西醫結合的先行者,他們應得到重用。
當然,如果要更好保存和發揚中醫中药的精髓,香港中醫界可以多點邀請內地纯中醫學者來港交流,也组織本地中醫药從業人員北上觀摩,着重中醫药學的“四診八網”和“君臣佐使”的指導思想,不可以簡單的“方加方”濃縮劑作為施治手段。
另一項當務之急是,加緊成立中西醫結合,突出中醫特色的中醫院,但此一願望只有政府能承擔得起重任。(本文參考“香港中醫藥史話”(謝永光著)及其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