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盛:選邊站的後果,馬尼拉沒想清楚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11月23日 00:10
藉著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美國舉行,菲律濱總統馬科斯除了參會,還宣佈了一個“非常規”安排,即訪問位於夏威夷的美軍印太司令部。
眾所周知,一國領導人在國外的訪問行程都有著某種政策含義,馬科斯這次前往美軍印太司令部顯然不只是“順路”之舉。聯繫到今年以來菲律濱頻頻在南海挑事,還同意增加美在菲使用的軍事基地,以及美軍印太司令部在遏華行動中的特殊地位,馬科斯的訪問很難不讓人得出這樣的結論,即菲律濱的外交正在失去平衡感,越來越以對抗中國為代價而倒向美國一邊。
有人或許會辯稱,這只是菲方對近期南海爭端作出的反應。但事實上,南海爭端只是中菲關係中的一小部分,中菲關係有著更為廣泛的內涵。中國是菲律濱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之間人文往來密切,共同利益遠大於利益分歧。而且,管控爭端也有很多方式。在杜特地及阿羅約執政期間,中菲就南海爭端進行了有效的溝通,雙方在維護各自利益與尊嚴的基礎上保持了南海的基本穩定。
所以,當前南海局勢是菲政府採取親美政策的結果。菲方選擇親美路線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一是在杜特地離任後,菲國內親美勢力抬頭。菲律濱作為美國的前殖民地,國內親美勢力根深蒂固,但在杜特地執政時期難以抬頭。如今,菲親美勢力終於找到釋放能量的機會,必然加倍反彈,從而影響菲國內安全與外交政策。
二是美國深化“印太戰略”,對菲進行利誘拉攏。利用夥伴在遏制中國方面打頭陣,是美國“印太戰略”的真實目的,加上美國為阻遏中國統一而進行軍事佈局,作為條約盟友且位於台島南部的菲律濱自然是頭等誘拉對象。
三是當前菲政府的認知與考慮。馬科斯一度強調“菲律濱要與所有人為友,不與任何人為敵”,但顯然這種認識並沒有貫徹到所有政府部門尤其是安全部門的政策思維當中。而且,近期菲國內政治種種異動,對馬科斯政府獨立的外交政策可能也帶來影響。
因此,菲律濱如果選擇一邊倒地站隊美國,其基於的不是國家利益,而是各種複雜的國內外政治因素對民族主義進行操弄的結果。這種政策選擇是建立在對自身處境以及國際環境錯誤評估的基礎之上,馬尼拉可能根本就沒有為由此帶來的後果做好準備。
首先,對美國“盟友策略”缺乏清醒認識。美國在外交上本質是實用主義,它在阿富汗問題上的始亂終棄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當前,華盛頓主要是利用菲律濱對中國進行戰略上的牽制與戰術上的滋擾。自身在與中國進行雙邊關係管控的同時,讓菲律濱成為矛盾與壓力的承受方,甚至是衝突的爆發點。
其次,對一邊倒站隊的後果缺乏應有的警惕。由於中美兩國體量巨大,而且經濟上有著密切聯繫,又都是擁核國家,很難想像彼此間會發生武裝衝突。俗話說,大象打架,小草遭殃。即使中美只是發生一些摩擦,對於捲入其中的國家可能都意味著嚴重的後果。
最後,對中菲關係發展的潛力缺乏充分的評估。中國經濟仍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菲律濱在拓展對華出口、基礎設施、扶貧、糧食安全、旅遊合作等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當然,這些利益與潛力的實現需要以穩定、友好的雙邊關係作為支撐,以及經過一定時間的轉化。這就需要從戰略而不是一時的短期利益得失去看待和規劃雙邊關係的未來。
在政策及所引發的後果上沒有深思熟慮就選擇倒向美國是莽撞的。相比之下,其他東南亞國家都拒絕一邊倒站隊,平衡政策一直是東盟處理與域外大國關係的基本原則。顯然,這也是應對複雜的亞太地緣政治與經濟現實的最佳選擇。(作者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