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黃小梅:梅州行吟

2023年11月23日 00:10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11月23日 00:10

  立冬剛過,泉州鯉城詩詞學會的交流群裡,為前往廣東梅州採風的活動事宜流淌著暖流,各種添衣防寒等等的溫馨提示,如同閩南的天氣,溫暖有加。

  我是新會員,認識的詩友不多,僅兩天的行程,又是第一次參加學會的採風活動,便以極簡的裝備,輕裝上陣。

  約定的時間未到,我已到達指定上車地點,沒想到,大清早的,好多詩友已在那裡等候了,匆匆交談後,有了第一印象,但人員多,我還是沒有全記得清 ,姑且以點頭表示誠意。

  高速上來往車輛不多,大巴車勻速地行駛著。 在服務站歇息時,詩友們便拿出隨身攜帶的零食分發給大家品嚐,我推卻不過,一會兒手里便有了諸多零食,我的心有點不安起來。 要知道,這些詩友們年紀幾乎都比我大,有的行動還不太方便,他們卻帶了這麼多的零食與大家分享,而我,只帶了幾顆花生而已,遠遠不夠與大家 分享,我開始懊悔起來。

  4小時的車程後,我們到達梅州,首站參觀葉帥的故居和紀念館,我暗自操心起幾個詩友的行動,因為她們的腿腳有些不利索,我故意放慢了腳步,但看到她們 熱火朝天,撐著跟著隊伍前進。 我想,這是一種毅力吧! 目前,我的腿腳還算利索,再過十年,我會步履蹣跚嗎? 我還有這種激情嗎?

  葉帥的紀念館,向我們展示了葉帥的龍馬倥傯,紅色革命文化精神的趙續,讓我們感悟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世界和平的重要性,願人類遠離戰火,代代生息 。

  客家小鎮,由原來廢棄的礦山改造而成,泥雕藝術長廊貼著山坡緩緩而上,復古的客家建築錯落有致,客家遷徙圖依次遞進,展示著這座世界客都的絕世風華 。 山中蒼鬆翠柏,空氣清新,小橋流水,山下高樓林立,梅江緩緩繞行,不愧是居家旅遊好去處。

  千佛塔位於梅州東部大東岩山頂,塔內有塔、塔上有塔、鐵塔、金佛、玉佛共容一塔。 石塔底層放置著距今一千多年歷史的鐵鑄寶塔,每面鑄有大小佛像250個,四面合計一千佛,故名千佛塔。

  塔有千年,中華詩詞文化的流芳已超越千年,自文字產生以來,文字的記錄尤為重要,它讓我們上溯遠古,記載歷史,展望未來。

  異地良宵,幾位詩友們相邀逛街,中途返回入住的酒店時,有些詩友不懂得用導航,還是採用問話路人的方式,我根據散步的範圍,依稀知道酒店的方位,但我還是 打開高德導航,帶著他們慢慢地回來。

  啟程回家時,有學友不懂得用手機發送定位,我便輕鬆地幫他發了,他很高興,我卻百感交集。

  依我個人所見,目前,深入研究詩詞的年輕一代並不多,詩詞固然是精髓,言簡意賅,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它所嚴格要求的平、仄、對仗以及詞牌格式等,確實不好 學習,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而前輩們由於年齡的問題,對電腦等新科技的運用,存在著一定的瓶頸。 這種隔閡的產生,是需要相互間的提攜和交流的,它就像是兩條河流,唯有交叉在一起,才能凝聚成更大的力量,一起匯入大海。

  梅州採行之行,我收穫滿滿,敬佩前輩們對詩詞歌賦的學習精神,也佩服他們的集體主義意識,我慶幸自己加入這樣的團隊,我希望在這裡獲得更多的進步,同時, 我也希望自己能更好地為大家做些力所及的幫助,更希望越來越多的新一代加入這個溫馨的家園,把詩詞進一步發揚光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