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黃國鵬:這些城市為何要更名?現名會更有意義嗎?

2023年11月24日 00:40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11月24日 00:40

  近日熱播的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火爆出圈,引起我感興趣的是,封神之地——古都朝歌,今安在?

  翻閱歷史,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齊“伐晉,取朝歌”。戰國屬魏;又見《史記•魏世家》:景湣王二年(前241),“秦拔我朝歌”。西漢置縣。

  從這裡可以看出,歷史上曾經有個“朝歌”的古都。

  史書上也多出印證。

  朝歌,曾為殷商末四代帝都和春秋時期衛國國都,兩朝故都。因有北方漓江之稱的淇河流經與此而聞名,具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這裡人傑地靈,英才輩出。被孔子譽為“殷有三仁”的箕子、微子、國神比干,縱橫家、軍事家、教育家鬼谷子,刺秦義士荊軻等都出自這片古老的土地。林姓、衛姓、康姓、商姓、殷姓、孫姓以及韓國康氏、琴氏等姓氏均起源於此,是中華民族姓氏的重要發源地。

  朝歌,曾經輝煌,在商紂王時期,朝歌達到鼎盛,有“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諸侯朝靈山。”的美傳。周滅商以後,朝歌雖然逐漸從歷史中沒落下來,到了漢代時置朝歌縣。

  當然,將朝歌改名為“淇縣”的,不是今人,而是彪悍的蒙古人在元三年(1266年)將這個古都取名為淇州,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又將淇州改為淇縣,一直沿用至今。

  歷史上曾經有過“閃亮”名稱的古都更名何止“朝歌”一個!

  1. 琅琊——臨沂

  秦朝統一,地方實行郡縣制,“琅琊郡”這個名稱因應而出。琅琊,這個名字充滿了詩意和古老的韻味。琅琊代表著似玉的美石和象牙,給人一種華麗而高貴的感覺。

  2. 蘭陵——棗莊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這是李白的一首詩句——《客中行》,詩仙將蘭陵美酒與鬱金香花聯繫在一起,使人浮想聯翩。

  書載,屈原任楚懷王左徒期間,將楚國東北邊城——原屬於魯國的“次室”邑——更名為蘭陵,取王者香蘭美名,寄托王道樂土理念,蘊涵聖地之意。

  為了紀念屈原,在其故鄉湖北秭歸縣,至今還存有以“蘭陵”命名的蘭陵溪和蘭陵溪村。

  公元前261年,楚國佔領蘭陵,置蘭陵縣。

  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應楚相春申君所邀,出任蘭陵令,成為蘭陵的首任縣令。

  如今,昔日的蘭陵變成了今日的棗莊。

  往日的輝煌被地名所抹掉。

  棗莊,今人還誤以為盛產大棗的農業大縣。

  3. 常山——石家莊

  一句“來者何人,吾乃常山趙子龍”,隨著《三國演義》的播放,已經深入人心。

  西漢初時,劉邦在東垣平定叛亂後,改東垣為真定。後來為避文帝劉恆諱,改北嶽恆山為常山。

  雖然也曾將常山改名為“真定”或“正定”,但畢竟還有意義的。

  可是,一個“石家莊”卻將“有‘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一直以來素有‘古建藝術寶庫’的古城美譽。”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石家莊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石姓人家聚集的村莊”。

  4. 汝南——駐馬店

  西漢時代,漢朝設置了汝南郡。

  汝南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盤古創世紀活動的核心區域,是軒轅黃帝夫人嫘祖的故鄉。

  汝南——汝河之南,雖然不是什麼華麗的詞彙,但畢竟還是“雅稱”。

  而【駐馬店】,給人的感覺是,古時候,駐守邊境的官兵要用馬匹巡邏防禦,為了方便休息、更換馬匹,就在途中設立了一些駐蹄點。

  5. 陳倉——寶雞

  提起陳倉,相信很多人會聯想到三國時期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典故。當時,韓信派一萬多名官兵去修復棧道,雍王章邯聽到這個消息,心想”你們把棧道燒燬了,自己斷了自己的後路,現在又來修復,而且只帶了一萬多名官兵,那要修到何時才能完成?“。其實,韓信明修棧道只是一個套路,在修棧道的時候,劉邦韓信等已經從陳倉打入了關中。

  因此,才有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成語典故。

  如今,這個成語必須改成——明修棧道,暗度“寶雞”

  6. 廬州——合肥

  安徽的合肥為何簡稱“廬”呢,因為曾經叫做“廬州”或“廬陽”。

  廬州,始稱於隋朝開皇三年,即公元583年。這方“江淮之間,巢湖之濱”,素以“三國戰城,包公故里”聞名於世的繁盛地,卻成了“兩個胖子抱一塊”的新地名。

  7. 徽州——黃山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

  徽州,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徽人經商,源遠流長,早在東晉時就有新安商人活動的記載,以後代代有發展,明朝成化、弘治年間形成商幫集團。作為古代中國商界中的一支勁旅,徽商商業資本之巨,從賈人數之眾、活動區域之廣、經營行業之多、經營能力之強,都是其他商幫所無法匹敵的,所以能在中國商界稱雄數百年。

  徽文化,是對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作為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徽州文化,崛起於北宋後期,“東南鄒魯、禮義之邦”於南宋,鼎盛於明清時期,已約800年之久。90年代後,徽學與藏學、敦煌學並列為國學三大地方學科。

  這樣一個有內涵的徽州,卻改成了一座山的名字,:徽商、徽文化成了歷史。

  8. 九原——包頭

  提到九原,許多人就會想到這裡曾是秦朝的三十六郡之一,也是呂布的出生地。

  《國語•周語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

  南朝宋鮑照《松柏篇》:“永離九原親,長與三辰隔。”

  “包頭”據說是蒙古語“包克圖”諧音演變而來的,但即便用“包克圖”也比較雅,而“包頭”卻是太“土”。

  9. 姑蘇——蘇州

  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寫道: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揚眉的《姑蘇城》讚道:

  人間煙火姑蘇城,滿池芙蕖弦琶錚。

  這個帶著人間煙火的最雅致的稱謂,如今已不復存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