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郭松民 :評以色列與哈馬斯的停火協議

2023年11月27日 23:43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11月27日 23:43

  據《以色列時報》最新報道,當地時間22日凌晨,以色列戰時內閣已經批准了一項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臨時停火協議。據悉,雙方或最快23日開始交換人質。

  在會前的一次錄音講話中,內塔尼亞胡呼籲政府成員支持協議,他形容這是個困難但正確的決定。

  其實,在我看來,對內塔尼亞胡來說,這個決定不僅是困難的,也是尷尬的,儘管軍事上的結論仍然沒有完全浮現,但政治上的結論已經出現了,這就是以色列在政治上的失敗。

  從以色列戰時內閣與哈馬斯談判並達成協議這件事,我們至少可以得出三點結論:

  1、這對以色列戰時內閣的“強硬政策”是一記響亮的耳光。

  這次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大起義爆發以來,內塔尼亞胡不是一口咬定哈馬斯是恐怖組織,絕不同哈馬斯接觸、談判嗎?以色列國防軍進攻加沙伊始,不是氣焰囂張,很有滅此朝食的氣概嗎?現在為什麼又改主意了呢?

  很簡單,儘管極不情願,但以色列已經非常痛苦地認識到,不同哈馬斯接觸,就不可能解決自身的安全問題。從現實出發,以色列只有承認哈馬斯的合法地位,從約旦河到地中海這一地區,才有和平可言。

  以色列戰時內閣同哈馬斯談判這一事實本身,客觀就等於以色列收回了關於哈馬斯是所謂“恐怖組織”說辭,而承認哈馬斯是一個平等的政治、軍事對手。

  2、以色列國防軍已經打不動了,傷亡慘重,軍火消耗得差不多,錢也花得差不多了,只能以停戰的方式喘口氣。

  以色列國防軍對這次進攻加沙的以軍傷亡數字,一直嚴格保密,不過,幾天前,以色列國防部的油管賬號發佈了一條視頻,內容是採訪哈赫茨爾軍事公墓的工作人員。

  該軍事公墓的負責人大衛•奧倫•巴魯克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現在我們所處的狀態是,每隔一個小時或者一個半小時就有一場葬禮,我們只能打開大量的墓地,僅在哈赫茨爾軍事公墓,過去48小時內我們就埋葬了大約50名士兵。”

  儘管以軍傷亡的完整數據還有待於進一步披露,但總數遠超以軍開戰之初的估計,應該是毫無疑問的。

  無疑,以色列被迫同意停戰(哪怕是暫時停戰),也和全球範圍內都出現了聲勢浩大的反對以色列對加沙巴勒斯坦人的屠殺與驅逐政策的運動有關,和以色列國內也出現了反戰運動有關。

  停戰,是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勝利!

  3、軍事上,尤其是進攻作戰,最強調一鼓作氣,最忌諱再而衰,三而竭。

  以色列國防軍這次進攻加沙,雖然有著絕對優勢的軍事實力,但一開始就失去了勢如破竹的氣勢,推進速度可謂鵝行鴨步,不能有效地壓制哈馬斯的抵抗,只能用濫殺平民洩憤。

  這次停戰,標誌著以色列軍事神話的破產,可以斷言的是,以色列已經完全不可能實現開戰時內塔尼亞胡宣佈的目標,即徹底消滅哈馬斯,相反,經過此戰,哈馬斯將成長為更具權威性的巴勒斯坦人民的政治代表,並把巴勒斯坦人民爭取解放的事業,更向前推進一步。

  以色列政府22日的聲明中說,臨時停火結束之後,以色列便將恢復其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以完成對哈馬斯的根除”。

  這種挽回面子的大話,可能以色列政府自己也未必相信吧?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加沙地帶軍事政治形勢的變化,再次彰顯了毛主席在半個多世紀之前發表的“五二聲明”中提出的一個結論:

  “無數事實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國能夠打敗強國、小國能夠打敗大國。小國人民只要敢於起來鬥爭,敢於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國家的命運,就一定能夠戰勝大國的侵略。這是一條規律。”

  敢於鬥爭,敢於勝利,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業,大有希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