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鍾藝:菲華作家芳名錄 (五)

2024年04月19日 23:58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4月19日 23:58

  八劃:林忠民(一九二八—),有時也用筆名本予,祖籍福建省廈門市。在菲華文壇上,林忠民享有“長青樹”之譽。他“十七歲開始寫作”,“飽讀詩詞及新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七十年代“軍管”前,入讀菲律濱大學文學系,後升讀馬尼拉市立大學研究院,是名符其實,如假包換的“班科”出身。早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他就在《前鋒日報‧北望》副刊和《中正日報‧文藝工場》副刊上,以本予之名發表作品。已出版作品集《林健民文集》(一九九一年),《再生的蘭花》(二00三年)。他曾任菲律濱華僑文藝工作者聯合會和菲律濱文藝協會的常務理事,以及亞華文藝基金會董事長。

  林忠民的妻子陳若莉(一九三八—),亦是文壇好手,筆名九華、若莉等。祖籍中國四川省資陽縣。生於湖南,長於台灣,亦在台灣受教育至高中畢業。後旅居菲律濱,入讀中正學院獲文史學士銜。一段時間往美國定居,後又返菲。她擅寫散文,著有《九華文集》(二0一0年)。

  林泥水(一九二九—一九九一)。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一九四八年,以“學生字”的身份來菲定居。畢業於菲律濱華僑師範專科學校。在菲華文壇上,林泥水是位多面手,無論在小說、散文、新詩、戲劇、評論等文學體裁上皆成績傲人。尤其,是戲劇方面,無人出其右。他參加過耕園文藝社,晨光文藝社,千島詩社,亞華作協菲分會等文學社團,並榮膺要職。他出版有劇作集《馬尼拉屋簷下》和《阿飛傳》,短篇小說《墻》,《恍惚的夜晚》,《上天堂》,包括詩歌《雕龍》。

  妻子劉純真,筆名鈞陶,土生土長的華裔,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多年,曾獲台灣僑委會佈發的教師甲等獎。文學創作上,也是位“多面手”,著有《純真散文集》(二00二年)。

  林肅,又名勵,本名林勵志。二十世紀初,出生於福建省晉江市。早年畢業於福建私立集美幼稚師範學院;抗戰勝利後隨夫來菲。先後任職於各華校,執“教鞭”達六十餘寒暑,為一位杰出教育工作者。逝世後,文友代出版遺著。

  林騮,本名林文思;出生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浮橋鎮。他青少年時代即愛好文學,“自章回小說迄古典名著,樂此不倦,白話文學興起,如巴金、茅盾的名著,無不搜羅瀏覽。”(若艾《我寫林騮》)。中學時代,經常在《泉州日報》上發表作品。中學畢業後,先在家鄉教書,後進入新聞界,擔任《泉州日報》戰地記者。一九四八年到菲律濱定居,擔任《大中華日報》編輯,主編《長城》文藝副刊。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林騮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散文作品集《生命篇》。稍後,又出版散文集《草芥集》;九十年代再出版《泥土啊!我的母親》。

  林濤,本名林壽堂(一九二六—一九八三),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少年患病,進塔內療養中心。一九四六年開始發表作品,收入《芳草夢》(一九四九年),《菲律濱的一日》(一九五一年),《菲華小說選》及《菲華散文選》(一九七八年)。著有個人專著《再生》。

  枚稔(一九三0—),本名李惠秀,為菲華詩人許芥子的夫人。祖籍中國廣東省台山市。五歲時隨母來菲定居。幼年就讀於馬尼拉華僑愛國學校。後陞入中正中學。畢業於菲律濱遠東大學。中學時期,開始文學創作,作品散見於菲華各華文報文藝副刊。李惠秀女士,一生致力于中華文化的傳播和耕耘工作。參加過菲華文藝協會,晨光文藝社,亞華作協菲分會,相當活躍。

  若艾,又名文以可,本名吳湧泉(一九二八—),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台灣詩人張香華曾經以若艾的本名和筆名演繹其人其文:“若艾感情充沛真摯,就像他的本名:吳湧泉。予人一股泉湧的沖擊感。他的筆名若艾,則象征中原每逢秋高氣爽,會開花結實,一片白茫茫的艾草。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那是一種能治病,也能解憂的植物。”(《玫瑰與坦克》)。幼年時期移居菲律濱,畢業於菲律濱華僑師範專科學校。他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做過工人、小販、店員、推銷員等行業,足跡遍及南北呂宋。”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極大的幫助。他的文學創作涉及短篇小說、新詩、散文、戲劇等,作品屢次獲獎。一九七五年就出版個人詩集(長詩)《大賭賽》。與此同時,他曾任《民族日報》,《公理報》副刊主編,並撰寫專欄,從事文化工作數十年。

  明澈,原名吳彥進(一九二八—),祖籍中國福建省石獅市。抗日戰爭時期就讀於廈門中學,抗戰勝利後南渡菲律濱,靠半工半讀維生。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作品散見各華文報副刊。一九五六年以《愛的糾紛》三幕劇獲馬尼拉業餘劇本創作獎。演出後,轟動一時。及後的三十多年間,他投身商海,努力拼搏,終有所成。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返文壇,“威風”不減當年,先後出版有:詩集《起點》(二00六年)和《野水蓮》,小說散文集《春天的夢》(二000年),《明澈文集》以及《吳歷史文化叢譚》(二0一三年)。曾任菲律濱新潮文藝社名譽社長,菲律濱華文作家協會會長。

  欣荷,本名李文衡,祖籍中國河南,一九五0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市,二十歲時畢業于台灣成功大學中文系。一九七三年旅居菲律濱,嫁予華僑,長期任職於華校,為人師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躋身文壇,作品屢次獲獎,著有《欣荷文選》。

  林泉,本名劉德星,祖籍中國福建省思明市,童年時移居千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畢業於亞南遜大學化學工程系。菲華文壇長青詩人,著有新詩集:《窗內的建築》(一九六七年,《心靈的陽光》(一九七二年),《樹的信仰》(一九八七年),《心中的花園》(一九九五年),舊詩詞集《梧桐詩餘》(一九九五年),以及與一樂、和權合著的詩評集《論析現代詩》(一九八八年)。

  和權(一九四四—),本名陳和權。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出生於菲律濱,是土生土長的華裔。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文藝創作,數十年來,除了“軍管”時期之外,他勤奮扎實地創作不輟。出版有:詩集《桔子的話》(一九八六年)和《落日藥丸》,詩話集《你是否撫觸到衣襟上被親吻的痕跡》。

  東曉,本名許東曉,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來菲,後從商。是菲華文壇的“青壯派”,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文藝創作,作品屢屢獲獎,現為菲律濱作家協會會長。

  林鼎安,祖籍福建省泉州市。青、少年在中國大陸渡過,曾就讀泉州五中。中年來菲,曾任教於華僑中學,獲“二00一—二00二年度優秀教師”獎。業餘熱愛文藝創作,長期為《世界日報‧小廣場版》寫專欄,今已退休,在家“頤養天年”。常來往於馬尼拉與泉州、晉江之間。推崇孝道,與友共組“菲華孔德孝道文化學會”。著有文集頗多,計:《教育隨筆》(二00三年),《長河榆風》(二00三年),《焚稿》(二00四年)等近十本,並與丁德仁合編《菲中作家作品選》(二00三年)。

  林文誠,青年移民菲律濱,並建立家庭,長期執教,現任百閣中學校長。著有文集《滄海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