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梓晴:美媒錯誤報道 疑散佈仇恨惹眾怒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8月06日 00:59
7月13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競選造勢時被企圖行刺,美國特勤局證實槍手為一名20歲白人男性。然而《紐約郵報》網站事發後第一時間將槍手誤報為“華裔”,雖然其後修正,但仍引起美國華裔社區的憤慨,紛紛提出抗議,要求該報公開道歉。
槍擊案發生1小時後,《紐約郵報》網站刊出一篇報道,第二段開頭稱,據消息人士透露“槍手被確認為一名華裔男性”,這一消息來源不詳、未經美國當局證實的報道發出後,立即受到美國華裔人群質疑。不久後,這條錯誤資訊的傳播範圍進一步擴大,有人稱“他(槍手)看起來不像華裔”,評論區不少人對此消息提出質疑,更有線民開始散佈反華情緒,通過編造和傳播虛假資訊,製造民族間的對立和仇恨,從而達到各自的政治目的。
《紐約郵報》的錯誤首先被美國記者Jeff Yang發現,他在Instagram發文怒斥這則不負責任的錯誤報道,稱“新聞集團旗下的媒體在沒有事實依據的情況下,把數百萬亞裔美國人當作靶子。”
該事件引起不少美國華裔官員關切,紐約布魯克林區首名華裔眾議員、共和黨人鄭永佳去信《紐約郵報》抗議。他稱對此事感到擔憂,“身為華裔,我們總是被當作目標鎖定,不希望此事引發另一波仇華潮。”他認為雖然文章已被修正,但未附上更新說明,這樣的輿論導向,會將華裔群體推向了風口浪尖,成為眾矢之的。
紐約布魯克林區的首名華裔州參議員曲怡文亦譴責《紐約郵報》,我們不能容忍任何助長歧視和恐懼的言論或行為。
一向鼓吹“言論自由”的美國政府對新聞資訊疏於必要監管,導致各種仇恨言論在網上快速發酵。散佈仇恨如今成為一些政客操縱民意的工具,這會使美國社會進一步撕裂。
上個月,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副校長兼發言人張本恩在上班途中,遭遇襲擊和辱罵,這一事件在當地華人社區引起廣泛關注。
事後,據張本恩回憶說,襲擊者首先是用粗鄙的語言對他喊叫,叫他“滾回你的國家”,隨後用金屬水瓶擊打他的頭部。張本恩試圖繼續行走,避免與該男子正面衝突,但襲擊者仍然尾隨他一段時間。最後,當張本恩向哥倫比亞大學的公共安全官員求助時,襲擊者才不得已離開。
張本恩本人是在華盛頓特區出生和長大,大學畢業於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他的母親來自西佛吉尼亞州,他的家庭背景和經歷使他對這一仇恨行為感到尤其震驚。他說:“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人對我產生這樣的敵意,僅僅是因為我的膚色和種族嗎?”
隨後,哥倫比亞大學發表了一份聲明表示:“這種基於種族的暴力行為是不可接受的,我們與張本恩及其家人站在一起,共同譴責這種行為。”並呼籲美國政府加強對仇恨犯罪的打擊力度。
不久前,據媒體報道,美國亞裔美國人基金會曾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紐約市超過一半的亞裔居民在過去的12個月裏曾因自己的種族或民族遭受過仇恨對待,許多人不得不通過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來避免成為仇恨行為攻擊的目標。
一場“仇恨流行病”正在美國社會蔓延,白人至上主義在美國日益膨脹,乃至趨於暴力化,一些肆無忌憚地散播種族主義言論的美國政客、媒體“功不可沒”,美國政府坐視白人至上主義的各類論調在美國民間大行其道,同樣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