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衛:推進農村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3月05日 23:29
2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正式向社會公佈。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為倡導農村移風易俗工作指明了方向,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具體的措施。這是對當前農村社會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和陋習的有力回應,目的是旨在通過綜合治理,提升農村社會文明水平,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全國農村彩禮的平均費用已經從2010年的5萬元上漲到現在的15萬元,這一數字在某些地區甚至更高。高額彩禮不僅增加了農民的經濟壓力,也扭曲了婚姻的本質,使婚姻變成了一種經濟交易。對此,婦聯、共青團等組織應發揮積極作用,為農村適婚青年提供公益性婚戀服務,並通過心理疏導、婚戀教育等方式,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同時,公安部門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婚托婚騙案件數量逐年上升,每年涉及金額高達數十億元。因此,加大對婚托婚騙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維護婚姻市場的正常秩序,保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顯得尤為重要。
在殯葬改革方面,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深化殯葬改革和推進公益性生態安葬設施建設的必要性。目前全國仍有超過60%的地區存在散埋亂葬現象,這不僅佔用耕地,影響農業生產,也不利於農村環境的改善。通過建設公益性公墓,規範安葬行為,可以有效節約土地資源,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此外,整治厚葬薄養的現象,倡導文明節儉的喪葬新風,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根據民政部門的數據,每年因厚葬薄養造成的資源浪費高達數百億元。
農村中的人情攀比、大操大辦等問題,同樣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據調查,約70%的農村家庭年收入中,有相當一部分用於人情往來和大操大辦。大操大辦不僅造成鋪張浪費,也加重了村民的經濟負擔,破壞了鄰里間的和諧關係。通過完善約束性規範和倡導性標準,規範農村演出市場,整治低俗表演活動,可以有效遏制這股不良風氣,引導農民群眾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
加強農村科普陣地建設,反對封建迷信,是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數據顯示,約有40%的農村地區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封建迷信活動,這不僅影響農民的正常生產生活,也阻礙了農村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通過加強科普教育,普及科學知識,提高農民的科學素養,可以逐步消除封建迷信的生存土壤,推動農村社會走向科學、文明、進步。
此次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各項措施,內容嚴謹,邏輯清晰,針對性強。文件的實施,需要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改變農村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和陋習,推動農村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提供堅實的社會基礎。
在大力倡導、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保持嚴肅認真的態度,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這不僅是對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維護,也是對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有力保障。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同為建設文明、和諧、美麗的新農村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