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許建軍 :南明鄭氏海商集團的詩情演繹 ——讀鄭劍文《出海口》有感

2025年04月29日 23:17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4月29日 23:17

  由鄭劍文獨著的大型長篇歷史題材小說《出海口》,由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聚焦南明時期,東南沿海鄭氏海商集團發展歷程,用十六章、五十餘萬字篇幅,洋洋灑灑,為讀者呈現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作為大型歷史題材的小說,全書以鄭芝龍、鄭成功、鄭經、鄭克塽等南明鄭氏海商集團的主要人物為主線,描繪了鄭氏一族“通洋裕國”,由小及大,一步步發展壯大,又隨著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逐漸由盛轉衰的曲折故事。

  在塑造人物時,小說注重挖掘人物所處的特定歷史時期,從多個角度、最大程度還原歷史,力求更接地氣、更加真實雕塑人物複雜多變的性格。如鄭芝龍政治立場的搖擺不定、鄭成功反清復明的悲憤填膺、鄭經固守台灣的進退兩難,使歷史人物活靈活現、個性十足。

  作者身為石井鄭氏後裔,與民族英雄鄭成功同宗同族,作為土生生長的石井人,他對家鄉的人文歷史,瞭然於胸,自然而然把小說的許多細節置身於家鄉特定的場景中。“出海口”即五馬江,是鄭成功操練水師所在地,也是舉兵收復寶島的出發地之一;海上視師、靖海門、魚子街、橄欖山(覆船山)等小說中描繪的古蹟,至今仍保存,這種生活化的場景處理,增加了歷史小說的文化底蘊,讓讀者身臨其境,細品更加親切。

  小說中作者不失時機,插入馬江沿岸石井古津的傳說和歷史情節,如:媽祖誕辰日,石井港一眾海豚自發前來祝賀,呈現“萬派朝宗”景象;周德興劈“海上視師”石,斷石井龍脈;延平王祠枕山望海,“獨占鰲頭”:西安寺僧人奮起抵抗倭寇等,這些細節為歷史長卷注入傳奇色彩,同時大大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

  作為福建省內知名的散文寫作大咖,鄭劍文的文字優美、行文流暢而不失大氣。巧妙的是,作者把這些散文寫作的特點有機融合在小說中,在不失厚重之餘,為歷史場景注入了清新脫俗的別樣風格。

  在文末,作者寫到:“從出海口到覆船山,也不過十多里路程,那是大海與夢想的距離,那是一個夢的開始與結束的時間。一個家族,五代族人,在近百年時間裡,演繹了多少恩怨情仇、多少是非成敗、多少悲歡離合,到此終於落下了帷幕。

  在遠離大海的地方,沒有了濤聲,沒有了帆影,只有風聲與雨聲,還有一處被改稱覆船山的山崗。風起之時,松濤隱約,如泣似訴,彷彿是群山深處發出的嘆息之聲。夢,緣起於出海口,夢,遺落在覆船山……”

  別緻的文字表達方式,不僅出現在《出海口》這部歷史小說中,在更早時,泉州作家協會主席蔡飛躍著的《蔡清傳》裡,也可以窺見同樣的特質。這種把散文寫作筆法與小說演繹融為一體的創作手法,值得回味並深入研究。

  對於廣大的小說愛好者以及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崇拜者而言,《出海口》是一部大型明末海商貿易史書,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民族英雄史冊。對於系統了解南明鄭氏集團的發展歷史、緬懷鄭成功歷史豐功偉績,傳承和學習鄭成功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而言,《出海口》無疑是值得一讀再讀、細細品味的好作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