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陳淳淳:同質化文旅發展的隱憂

2025年04月29日 23:18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4月29日 23:18

  當旅遊旺季如期而至,人們懷抱著對詩與遠方的憧憬,在眾多的旅遊勝地尋覓心儀之所時,古鎮老街似乎總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成為不少人旅行清單上的必選之地。然而,在古鎮老街旅遊爆火的背後,同質化的文旅發展問題卻如影隨形,悄悄侵蝕古鎮老街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古鎮老街如一顆遺世明珠,散發著歷史與地域文化的幽光,它們曾以獨特的韻致、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引得無數遊客心馳神往。然而,當我們穿梭於座古鎮,漫步在一條條老街。相似的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仿古燈籠高懸,沿街店舖千篇一律的紀念品:布藝織品、手工木雕、陶瓷製品、刺繡香囊,款式雷同,做工粗糙,皆打著“非遺工藝”、“古法製作”、“傳統手工”的旗號,卻難尋匠心獨運之精魂工藝。小吃攤上,臭豆腐、羊肉串、燒烤香氣交織,各地風味雜糅,少了地域飲食文化的獨特印記。

  建築方面,雖皆冠以“古”名,可細看皆是新建或翻新的仿古風貌,無論是紅磚古厝、或是白牆黛瓦、飛簷翹角,模式化地堆砌著復古元素,卻無真正歷史沉澱下的歲月痕跡。有的老街為了追求商業效益最大化,大肆拆除原有的舊居,統一規劃成商業街模式,古老建築的肌理被粗暴地打斷,只剩下空殼的古厝,徒有其表,傳統民居文化被賦予濃厚的現代商業模式。筆者在遊覽了多個古鎮老街後,發現它們在建築風格、商業業態等方面高度相似,缺乏獨特的地域文化記憶點。

  古鎮老街,承載著世代人的記憶,凝結著地域文化的精魂,絕非只是商品的展銷平台,亦非現代標準化旅遊產品的集散地。每一個斑駁的牆面、每一塊老舊的磚石,都銘刻著獨屬於當地的歷史文化;每一段民間傳說、每一項傳統技藝,皆是先輩智慧的結晶,不該被淹沒在同質化的洪流中。古鎮老街,是歲月留下珍貴的寶藏,唯有守住特色,趙續文脈,方能令古鎮老街在新時代綻放出永恆的魅力,成為文旅星空熠熠生輝的獨特星辰,吸引八方來客,共同奔赴這場超越時空的文旅融合。

  古鎮老街的文旅融合,即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也是對旅遊產業的創新發展。在文旅融合的發展過程中,還是要充分挖掘古鎮老街的歷史文化價值,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讓遊客在領略古鎮風情的同時,也能體驗到地域文化豐富多彩的魅力。同時,也要注意保護和傳承屬地的歷史文化和民居建築,讓遊客走進古鎮老街,就如同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遙遠的年代,去感受那斑駁的城牆、古樸的祠堂、幽深的巷子,每一塊磚石、每一片韻瓦礫,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古鎮老街,是歷史的活化石,青石板路,訴說著往昔的行旅匆匆;斑駁的牆壁,見證著歲月滄桑的變遷;雕樑畫棟,錕刻著匠人的心血和智慧。每一個遺跡、每一個傳說,都是先輩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它們宛如一部部立體的史書,讓置身其間的人們得以穿越時空,觸摸到古老文明的脈搏,感受到傳統文化的薪火傳承。古鎮老街不只是在展現過往,文旅融合的核心吸引力,應以文化為靈魂,賦予旅遊的深層內涵,讓遊客在旅行中感受地域文化的溫度與厚度,避免旅遊的空心化與同質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遊產品,讓古鎮老街成為人心中的詩意棲居之地。

  古鎮老街的文旅融合發展,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盲目跟風之舉,需懷敬畏之心,守文化之根,創時代之新。以歷史為筆,繪就文旅畫卷;憑創新作墨,渲染繁榮底色。想讓古鎮老街在新時代的文旅融合發展中熠熠生輝,既要守護好地域的文化遺產,還要書寫屬於新時代的輝煌篇章。於山河之間,續寫千年古鎮的不朽傳奇,為華夏大地增添一抹永不褪色的文旅亮色,讓四海八荒的來客,皆能在古鎮老街尋得心靈的歸宿,悟得歷史文化的真諦,共賞古今交融之美。

  2025年4月29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