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劉佳星:關於哈以衝突的一些預測

2023年10月17日 23:32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10月17日 23:32

  哈以衝突持續一周之多,雙方都傷亡慘重。以色列國防軍已經宣布將對加沙地帶實施更為廣泛的地面軍事行動計劃,擴大對加沙地帶的攻勢,包括發起“空中、海上和陸地的聯合協調攻擊”。雖然以軍目的被認為是“摧毀哈馬斯”,但實際上,卻造成百萬加沙民眾的“全面圍堵”的事實。哈以衝突充滿了哪些不確定性?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還會維持很久嗎?

  美國站隊以色列 恐引發中東亂局

  在衝突爆發後後,美國就第一時間就選擇站隊以色列。美國目前兩艘航母戰斗群都被部署到東地中海區域,這是一個很強烈的局勢升級的信號。當一個地區同時部署2艘航母,代表這個地區局勢緊急,極可能發生中型戰爭。15號,拜登也表示,將支持以色列,且必須消滅哈馬斯。

  “支持以色列”代表美國兩黨共同聲音。猶太人在美國政壇和商界的影響力太大,佔比也極高,直接影響美國對以關係;此外,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的代言人,支持以色列就是支持自己的中東版圖,避免中東亂局,避免阿拉伯國家介入,避免伊朗介入,這也從側面控制石油市場,穩定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和利益。

  但是,美國這一舉動看似是穩定中東局勢,實則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劇戰爭愈演愈劣的可能性。在得到美國的撐腰後,以色列還會“見好就收”嗎?會不會對加沙的轟炸“沒完沒了”?會不會就此攻佔加沙?

  目前看,以色列的行為已經超越了自衛範圍並對加沙人民進行懲罰。這引起阿拉伯國家的集體不滿,不滿情緒將引發戰事進一步擴大。部分阿拉伯國家、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都可能被捲入炮火。目前,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已經發生了致命的跨境交火。倘若之後有侵害到伊朗利益,伊朗、敘利亞也會被捲入戰爭。這樣看來,美國的介入和撐腰只能讓局勢更加危險。

  加沙恐現人道主義危機

  近日,以色列國防部長下令對加沙實施“沒有食物、斷水、斷氣、斷電 ”的全面封鎖;以空軍參謀長聲稱,對加沙的空襲將史無前例,不再“像外科手術一樣精確”,而是“數以千計的彈藥”轟炸;當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指摘封鎖加沙有違國際法時,以色列能源部長反駁,此時“沒有人應該向我們宣講道德”。

  可見,以色列已經做好長期戰爭的準備,開始對加沙進行轟炸。這恐怕會帶來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如果局勢不可控,以色列對加沙的全面清繳可能演變為“掃蕩”甚至“屠殺”,這令國際擔憂。

  目前,以色列方面要求加沙北部110萬人被迫在短時間內逃離到加沙南部,並且被切斷了水電等必備生活必備。這些人即使保住性命,卻無處棲身,仍然身陷人道危機。還有數十萬難民排隊進入埃及。大規模的人道主義危機正在形成。

  中東局勢升級 令市場震蕩

  在巴以衝突爆發之前,全球經濟就已經因為利率高漲、烏俄戰爭而失去動能,而現在則是又面對戰爭風險。有媒體分析,對於油價影響,市場人士目前的共識是,將取決於衝突規模,即會否波及整個中東地區,尤其是沙特、伊朗等石油生產大國的反應,以及衝突的持久性。倘若伊朗被捲入戰爭,那麼全球油價將會大幅度上調;而對於股價,大部分分析師預計,衝突會影響市場情緒,令股價承壓。

  伊朗和俄羅斯將獲益最多

  哈以衝突令國際社會擔憂,尤其是烏克蘭。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非常擔憂巴以衝突局勢的惡化。畢竟支援以色列的軍援是從烏克蘭抽調過去的,這就意味著,烏克蘭得到的援助相應就會減少。在目前俄羅斯大反攻的局勢下,對俄羅斯反倒是一個助攻。雖然美國說有能力兼顧烏克蘭和以色列兩大戰場,但美國自身還自顧不暇,經濟衰退,第三世界紛紛此消彼長尋求新秩序,美國的自信有些over了。這也將改變美國此前的全球戰略佈局。此外,國際原油價格的提高也會讓俄羅斯獲得一筆不菲的經濟利潤。

  除了俄羅斯,伊朗從衝突中獲益最多。首先,伊朗會因為美國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巴以衝突上,而無暇顧及伊朗,伊朗會瞬間減輕其安全壓力;第二,沙特和以色列是伊朗的死敵,如果他們走在一起,那伊朗將有極大不安全感,但是現在,因巴以衝突,沙以關係也受到影響,這對伊朗很有利;第三,伊朗對油價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相對應的話語權也會加大。

  美國站隊以色列 遭遇多重挑戰

  衝突的外溢影響與美國為以色列撐腰是分不開的。但美國的軍援能維持多久還真不確定。美國也遭遇多重挑戰。

  首先,美國確實沒錢了。俄烏戰爭、哈以衝突,還有同中國的暗戰都讓美國忙不過來了。目前,美國經濟持續惡化的情況下,拜登政府想要大手筆支援以色列的話,烏克蘭戰場必定會受到影響。如果烏克蘭戰場維持不下去,美國以前的投入算是打了水漂。畢竟,俄烏戰爭打了一年多,花了不少錢,還沒有起色。目前,美國國內已經出現了厭倦烏克蘭的態勢。未來,倘若兩個戰場同時進行,美國甚至有可能拋棄澤連斯基。大選年,美國兩黨一定不會放棄以色列,但是對其軍援會維持多久,援助會有多少,都需要考量。倘若以色列也打個一年半載,美國是否也會出現相似的厭倦甚至反思? 

  除了經濟方面的挑戰,美國也遭遇著輿論上的挑戰。與以色列大規模轟炸加沙形成對比的是,哈馬斯此時卻對以色列發出了和談的請求。這相當於把責任推給以色列。哈馬斯非常瞭解自己的軍事實力無法和以色列抗衡,只能在戰略上進行轉向,由軍事戰場轉為輿論戰場。而以色列官方近期多番種族滅絕式狂言,更衝擊國際法和人類道德底線感到震驚。尤其是以色列可能帶來人道主義危機,這讓國際輿論場上開始有所轉變。很多國際媒體開始反轉,同情巴勒斯坦人。

  其次,民眾的反戰情緒高漲。據報道,中東多個國家數以萬計民眾走上街頭,抗議以色列和美國。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示威者揮舞著伊朗、巴勒斯坦和真主黨的旗幟。許多人拿著“打倒美國”和“打倒以色列”的橫幅。在約旦和伊拉克也有數千人參加聲援巴勒斯坦人的集會,其間有人大聲謾罵。在歐洲,出現針對猶太裔的示威、恐怖行動開始升級。在美國,一些大學發表聲明,稱以色列要為以巴衝突負全責,也有學生發表反以色列言論。

  此刻,我們不想探討誰代表正義。巴以問題本身就非常複雜,包含了宗教、政治、歷史、人種等等,從一個維度很難詮釋“正義”。但無論是哈馬斯,還是以色列都應該讓炮火避開無辜民眾。“寧可錯殺一千,不放走一個”的極端做法是人類文明的倒退,展現人類的仇恨,無正義可言;與此同時,美國的干預,為戰爭撐腰的做法更談不上正義。真正的正義,是應該回歸到聯合國決議上來,回到國際法的根本的軌道上來;真正的正義是我們應該去反思,怎麼去推動巴以和談,甚至推動巴勒斯坦建國,讓巴勒斯坦人有自己的國家實體,有自己的政府可以開展有效的治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