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宋春來:問世間,情為何物 ——讀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

2024年03月14日 00:34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3月14日 00:34

  萬事皆有靈,大雁亦如此。八百多年前,元好問與同伴赴山西太原趕考,路遇一捕雁者正對人說一件奇事:他將捕獲的大雁殺了。而奮力脫網逃去的另一隻,在空中不住盤旋哀鳴,去並不飛遠。讓他想不到的是,逃去的那隻大雁看到同伴死後,竟然自己也投地撞死!元好問他們有感於大雁殉情的事,便花錢買下了兩隻大雁,將其葬於河邊,還用石頭在上面做了標記。這就是金代文學家元好問作《摸魚兒‧雁丘詞》的來龍去脈,那一年是金宣宗泰和五年即1205年,當時元好問十六歲。

  這首詞的小序把大雁殉情的事,記載得十分清楚:“太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皆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時同行有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辭》。舊時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雁丘辭》正文如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開篇一個“問”字破空而來,似雷霆萬鈞,先聲奪人,又如熔岩沸騰,奔湧而出。顯然作者被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於是他問自己、問世人、問蒼天,究竟“情是何物”?竟至於要生死相許?這是對至情至愛的盛讚,這“直教”二字,則聲如巨雷,驚天地,泣鬼神。一開篇即為下文描寫雁的殉情顯露了筆勢,也使大雁殉情的做法得以昇華。臺灣著名歌手姜育恆的《梅花三弄》就引用了這句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那憂鬱的氣質,滄桑的唱腔,讓多少人聽了如癡似醉。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這是大雁生活的寫照。大雁比翼雙飛,南來北往雙宿雙飛。作者把他們喻為“雙飛客”,賦予它們以世間夫妻相愛的理想色彩。作為侯鳥,它們註定要有距離遙遠的旅途,“天南地北”及“幾回寒暑”分別從空間和時間上落筆,用高度的藝術想像力概括了恩愛“夫妻”夫唱如隨、形影相伴,相依為命的深情,為孤雁的最終選擇殉情作了必要的鋪墊。

  想想多少年來,“歡樂趣,別離苦,是中更有癡兒女”,大雁夫妻和人也差不多,它們長期以來共同生活,有團聚的快樂,也有離別的酸楚,平平淡淡的生活也好,經歷過太多風吹雨打也好,這對“雙飛客”早已心心相印,一往深情,矢志不渝。人世間也有許多真心相愛的癡情男女吧。所以,薑育恆的《梅花三弄》才會唱道,“紅塵自有癡情者,莫笑癡情太癡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事到如今,獨留的孤雁會怎麼樣呢?詩人設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只影為誰去”,殉情的大雁一定會想到,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伴侶已逝,自己形單影隻,前路渺茫,於是它痛下決心,“自投於地而死”。這“萬里”、“千山”,寫的是征途遙遠,“層雲”、“暮雪”說的是前景艱難。這幾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動的軌跡,讓人看清了它殉情的深層原因。

  物是人非讓人心痛,可往事偏偏歷歷在目,比如眼前的“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說的是,這汾水一帶,當年本是帝王遊幸歡樂的地方,可是現在已經一片荒涼,平林漠漠,荒煙如織。據《史記‧封禪書》記載,漢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邊巡祭后土,武帝做《秋風辭》,其中有“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之句,可見當時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鳴谷應,何等熱鬧。而今天卻是四處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景象。古與今對比,繁華落幕,傷心大雁,天涯孤旅,去向彷徨。

  斯人已逝,只有餘音繞樑,未忘者做什麼也許都無濟於事了,比如,“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楚辭‧招魂》句尾均用“些”字,所以稱“楚些”。這句意思是武帝已死,招魂無濟於事。“山鬼自啼風雨”,《楚辭‧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寫山中女神失戀的傷悲。這兩句借《楚辭》之典,映襯孤雁的真情、傷悲和淒苦。

  可大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那不一般,也許連上天也會嫉妒。“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所以,這對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一般的鶯兒燕子一樣,僅僅化為黃土。這幾句以平凡而終的小鳥來襯托大雁的情懷,更加突出了大雁愛情的崇高,為下文說的後人會尋訪雁丘作了鋪墊。從這方面來說,這對大雁遇到了詩人元好問,才有機會“留得生前身後名”,與世長存吧。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詞人展開想像,千秋萬代後,也會有“鐘於情”的騷人墨客,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狂歌痛飲”可見詩人傷感之深,哀思之深。“千秋萬古”,是詞人目光高遠,由此也延伸了全詞的歷史跨度,使主題得以昇華。

  這首詠物詞對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進行了發挖,通過對大雁生活的回顧和細膩的心理描寫,再輔以憂傷的環境氛圍來烘托和渲染,譜寫了一曲淒惻動人的戀情悲歌。這首詠物詞運用了比喻、擬人手法,打破了人與物的界限,使大雁“至情”擴展到世間萬物,讓人讀後深受感染。而“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一句,更成為了描寫忠貞不逾愛情的名句,傳唱至今。

  現今這樣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已十分希罕了。君不見,有人一有錢就包二奶、三奶,甚至於包數十、上百情人的也有,而媒體報導稱,被捉的貪官95%包養老情,我看這就是各取所需了,更沒有什麼忠貞愛情在裏面。由此看來,八百年前的戀情悲歌多麼珍貴!


推荐阅读